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82頁,第20字
同文書局本: 第537頁,第26字
標點整理本: 第483頁,第24字
音《唐韻》:子紅切;《集韻》、《韻會》:祖叢切;《正韻》:祖東切,𡘋音騣。《石鼓文》作𣞡,俗作棕。《說文》:栟櫚也,可作萆。張揖曰:本高一二丈,旁無枝,葉如車輪,皆萃于木杪;其下有皮,重疉裹之,每皮一匝爲一節;花黃白,結實作房,如魚子狀。《山海經》:石脃之上,其木多椶。《玉篇》:椶櫚,一名蒲葵。
义又,椶竹,亦竹類。《益部方物記》:有皮無枝,實中而榦。
义又,崖椶,草名。蘇頌《圖經》:狀似椶,有葉無花,采根治勞傷,效。俗作㯶,非。
注解
〔椶〕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椶〕字拼音是zō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㚇。
〔椶〕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ōng] ⑴ 木名。即棕榈。《説文•木部》:“椶,栟櫚也,可作萆。”《山海經•西山經》:“又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其木多椶柟”
五行相同的字
更多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椶的意思
椶
zōngㄗㄨㄥ基本解释
◎木名。即棕榈。《説文•木部》:“椶,栟櫚也,可作萆。”《山海經•西山經》:“又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其木多椶柟”
越南字释义
椶
◎同“𣙩”。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六上反切子紅切頁碼第181頁,第9字續丁孫
椶
異體棕
栟櫚也。可作萆。从木㚇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一反切子紅反頁碼第447頁,第6行,第1字述
栟櫚也,可作萆也。從木㚇聲。
鍇注臣鍇曰:「萆音闢。」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六上反切子紅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964頁,第2字許惟賢第425頁,第8字
栟櫚也。
段注互訓也。《蜀都賦》椶枒楔樅。四木名也。
從木。㚇聲。
段注子紅切。九部。按椶與《召南》之緫音義略同。毛曰:緫,數也。數讀數罟之數。
可作萆。
段注《艸部》曰:萆,雨衣。一名衰衣。按可作萆之文,不系於栟下而系椶下者。此樹有葉無枝。其皮曰椶。可爲衰。故不系栟下也。椶本皮名。因以爲樹名。故栟閭與椶得互訓也。張揖注《上林賦》曰:并閭,椶也。皮可以爲索。今之椶繩也。《玉篇》云:椶櫚一名蒲葵。今按南方艸木狀云:蒲葵如栟櫚而柔薄。可爲簦笠。出龍川。是蒲葵與椶樹各物也。謝安之蒲葵扇,今江蘇所謂芭蕉扇也。椶葉縷析。不似蒲葵葉成片可爲笠與扇。
椶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357頁,第6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458頁,第6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359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25頁,第17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23頁,第8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780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365頁,第3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3001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142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40頁,第29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24頁,第13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796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5765頁【補遺】第16853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07頁,第4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468頁【崇文】第1869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706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五冊,第762頁,第1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560頁,第11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