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辰集下 部首:气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33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599頁,第12字
標點整理本: 第549頁,第20字
音《唐韻》:去既切;《集韻》、《韻會》、《類篇》:丘既切,𡘋音气。《玉篇》:𠋫也、息也。《文子・守弱篇》: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元也。《易・乾卦》:同氣相求。〈繫辭〉:精氣爲物。《禮・月令》: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又,〈祭義〉:氣也者,神之盛也。【註】氣謂噓吸出入者也。
义又,天氣曰元氣。《後漢・明帝紀》:升靈臺,望元氣。【註】元氣,天氣也。
义又,陰陽曰二氣。《太極圖說》:二氣交感,化生萬物。
义又,五氣。《史記・五帝紀》:炎帝修德振兵,治五氣。【註】王肅曰:五氣,五方之氣。又,《書・洪範》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風〔註〕:雨木氣、暘金氣、燠火氣、寒水氣、風土氣爲五氣。又,〈素問〉:寒、熱、風、燥、濕,五氣之聚也。寒生水,熱生火,風生木,燥生金,濕生土。
义又,六氣。《左傳・昭元年》:六氣,隂、陽、風、雨、晦、明也。又,《莊子・逍遙遊》:乗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註】平旦爲朝霞,日中爲正陽,日入爲飛泉,夜半爲沆瀣,與天𤣥地黃爲六氣。王逸《楚辭註》:陵陽子《明經》:春食朝霞,日欲出時黃氣也;秋食淪隂,日沒已後赤黃氣也;冬食沆瀣,北方夜半氣也;夏食正陽,南方日中氣也 —— 幷天𤣥地黃之氣爲六氣。
义又,年有二十四氣。《內經》:五日謂之𠋫,三𠋫謂之氣。《書・正義》:二十八宿,布於四方,隨天轉運,所以敘氣節也。氣節者,一歲三百六十五日有餘,分爲十二月,有二十四氣,一爲節氣,謂月初也,一爲中氣,謂月半也,以彼迭見之星,敘此月之節氣。
义又,曆家有𠋫氣法。司馬彪《續漢書》:𠋫氣之法,爲室三重,塗亹周密,布緹幔室中,以木爲按,每律各一,內庳外高,從其方位,加律上以葭灰,抑其內端,案歷而𠋫之。氣所動者,其灰斯散;人及風所動者,其灰聚。
义又,有望雲氣法。《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水旱之祲象。【註】視日旁雲氣之色,靑爲蟲,白爲喪,赤爲兵荒,黑爲水,黃爲豐。《史記・天官書》:雲氣有獸,居上者勝。【又】日旁雲氣,人主象。【又】金寶之上皆有氣,不可不察。海旁蜃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雲氣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積,精華實息者吉,虛耗者凶。邵諤《望氣經》:鬱鬱蔥蔥,隱隱隆隆,佳氣也;綿綿絞絞,條條片片,兵氣也;澤澤燄燄,女子氣也。如藤蔓挂樹者,寶氣也;紫氛如樓者,玉氣也。
义又,道家有食氣法。《參同契》:食氣鳴腸胃,吐正吸外邪。
义又,以鼻觸物亦曰氣。《禮・少儀》:執食飮者勿氣。【疏】執尊長飮食,不鼻臭之也。
音又,《唐韻》、《集韻》𡘋許既切 —— 與餼、䊠𡘋通。《說文》饋客芻米也,引《春秋傳》齊人來氣諸侯。
音又,叶去訖切,音乞。成公綏〈嘯賦〉:聲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諸身,役心御氣。
音又,叶丘謁切,音朅。嵆康〈寒食散賦〉:當吐利之困患兮,守危殆而假氣;喜乳哺之遂安兮,信衆疾之日歇。
注解
〔氣〕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下,康熙部首是气部。
〔氣〕字拼音是qì,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气、米。
〔氣〕字造字法是形象字。異體亦作「餼」、「䊠」,小篆從米,气聲。本义是贈送糧食。後表示空氣、雲氣。
〔氣〕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qì] ⑴ 沒有一定的形狀、體積,能自由散佈的物體⑵ 呼吸⑶ 自然界寒、曖、陰、晴等現象⑷ 鼻子聞到的味⑸ 人的精神狀態⑹ 怒,或使人發怒⑺ 欺壓⑻ 中醫指能使人體器官發揮機能的動力⑼ 中醫指某種症象⑽ 景象
五行相同的字
更多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気的意思
気
qìㄑㄧˋ基本解释
◎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