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99頁,第11字
同文書局本: 第628頁,第18字
標點整理本: 第575頁,第26字
音《唐韻》、《正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𡘋音東 —— 水名。《說文》:涷水,出發鳩山,入于河。
义又,《爾雅・釋天》:暴雨謂之涷。【註】江東呼夏月暴雨爲涷雨。
义又,《玉篇》:瀧涷,露貌。一曰沾漬貌。
义又,顆涷,草名。《本草》:款冬,一名顆涷。
音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多貢切,音凍 —— 義同。
注解
〔涷〕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涷〕字拼音是dō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東。
〔涷〕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ōng] ⑴ 〔~雨〕暴雨,如“令飘风兮先驱,使~~兮洒尘。”⑵ 〔~水〕河名,即浊漳水,发源于中国山西省,流经河北省入清漳水。
五行相同的字
更多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涷的意思
涷
dōngㄉㄨㄥ基本解释
①〔~雨〕暴雨,如“令飘风兮先驱,使~~兮洒尘。”
②〔~水〕河名,即浊漳水,发源于中国山西省,流经河北省入清漳水。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德紅切頁碼第359頁,第5字續丁孫
涷
水。出發鳩山,入於河。从水東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得紅反頁碼第873頁,第6行,第2字述
水出發鳩山,入河。從水東聲。
鍇注臣鍇按:《山海經》注:「發鳩山在上黨長子縣西。」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德紅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2064頁,第2字許惟賢第904頁,第2字
涷水。
段注水上補涷字。以下皆同。
出發鳩山。入河。
段注《北山經》曰: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漳水出焉。東流注于河。《水經注・濁漳》篇曰:漳水,又東。涷水注之。涷水西出發鳩山。東徑余吾縣故城南。又東徑屯畱縣故城北。又東流,注于漳。故許愼曰水出發鳩山。入關。從水,東聲也。案酈注作入關。不可通。《說文》云入於河。亦與水道不合。又但云出發鳩山。不言發鳩所在郡縣。葢許所據《山海經》作涷水出焉,東流注于河。故許仍舊立文。如下文涻出北嚻山,入邙澤。亦全用《北山經》語。涷作漳,正如今《北山經》作涔許作涻及《木部》引樜出發鳩山今作柘之比。泑涷字皆出《山海經》,故類舉之耳。若依《水經注》,則涷入濁漳。濁漳徑入海。不入河。發鳩山《淮南子注》、《水經》、《山海經》注皆云在上黨長子縣西。今山西潞安府長子縣縣西五十里有發鳩山。
从水。東聲。
段注德紅切。九部。按《方言》瀧涿謂之霑漬。瀧涿亦曰瀧涷。又《爾雅》、《楚辭》有涷雨。王云暴雨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古人以涷字為暴雨本義。
本水名。《爾雅》:「暴雨謂之涷」。今川陜之間尚稱暴雨為涷。東轉為江,廣東人謂之(牀)涷是也。涷又音轉為篤,東之入聲為篤也。
古人以涷字為暴雨本義。
古人多以暴雨為涷之本義。
涷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710頁,第4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902頁,第3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684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462頁,第5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28頁,第5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548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632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5256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281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82頁,第5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448頁,第5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682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0571頁【補遺】第17600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18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917頁【崇文】第3665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489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441頁,第4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7頁,第2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1002頁,第2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