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午集上 部首:玉部
武英殿刻本: 第1748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731頁,第14字
標點整理本: 第683頁,第10字
音《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𡘋音行。《說文》:佩上玉也,所以節行止也。《正韻》:佩上珩下璜。《詩・鄭風》雜佩以贈之〔傳〕:雜佩,珩、璜、琚、瑀、衝牙之類。【釋文】珩佩,上玉也。
义又,通作衡。《禮・玉藻》:一命縕韍幽衡。【註】衡佩,玉之衡也。
音又,張衡〈東京賦〉:珩紞紘綎。【註】音行。杜預曰:珩維持冠者。
义又,人名。陸機〈辨亡論〉:奉使則趙咨、沈珩。
音又,《韻補》叶寒剛切,音杭。張衡〈思𤣥賦〉:辮貞亮以爲鞶兮,雜技藝以爲珩;昭綵藻與琱琢兮,璜深遠而彌長。
注解
〔珩〕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玉部。
〔珩〕字拼音是hé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行。
〔珩〕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héng] ⑴ 佩玉上面的横玉,形状像磬。
五行相同的字
更多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珩的意思
珩
1héngㄏㄥˊ基本解释
◎佩玉上面的横玉,形状像磬。
详细解释
名词
1.古代一组玉佩上端的佩件名。
top gem of the pendants from a girdle;
珩,佩上玉也。 —— 《说文》楚之白珩犹在乎? —— 《国语·楚语下》。注:“珩,佩上之横者。”有玱葱珩。 —— 《诗·小雅·采芑》
2.另见 háng。
珩
2hángㄏㄤˊ详细解释
◎另见 héng。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一上反切戶庚切頁碼第8頁,第9字續丁孫
珩
佩上玉也。所以節行止也。从玉行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一反切限羹反頁碼第56頁,第3行,第1字述
佩上玉也,所以節行止也。從玉、行。
鍇注臣鍇按:《國語》趙簡子問王孫圉曰:「楚之白珩猶在乎爲寳也幾何歲矣!」荅曰:「若夫囂譁之美,楚雖蠻夷不能寳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一上反切戸庚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51頁,第1字許惟賢第21頁,第3字
佩上玉也。
段注詩《毛傳》曰:雜佩者,珩璜琚瑀衝牙之類。韓傳曰:佩玉上有蔥衡。下有雙璜,衝牙。蠙珠以納其閒。按衡卽珩字。《晉語》白玉之珩六雙注。珩,佩上飾。《楚語》楚之白珩注。珩佩上之橫者。《玉藻》曰:一命,再命幽衡。三命蔥衡。注。衡,佩上之衡也。其制珩上橫爲組三。繫於珩。繫於中組者曰衝牙。繫於左右組者曰璜。皆以玉。璜似半璧而小。亦謂之牙。繫於中者觸牙而成聲。故曰衝牙。蠙珠琚瑀貫於珩之下,璜衝牙之上。故毛,韓,大戴皆曰:以納其閒。云佩上玉者,謂此乃玉佩最上之玉也。統言曰佩玉。析言則珩居首,以玉爲之。依《玉藻》所言。則當天子白玉珩。公矦山玄玉珩。大夫水蒼玉珩。所謂三命蔥珩。士瑌玟,則以石。《月令》。春倉玉。夏赤玉。中央黃玉。秋白玉。冬玄玉。注。凡所服玉。謂冠飾及所佩之珩璜。則又隨時異色矣。
从王行。所以節行止也。
段注依韻會所引訂。从玉行者,會意。所以節行止也者,謂珩所以節行止。故字从玉行。發明會意之恉也。《周語》改玉改行注。玉,佩玉。所以節行步也。此字行亦聲。戸庚切。古音在十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亦取衡平意。
古亦作衡。
亦取衡平意,古文多用「衡」字。
珩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15頁,第9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31頁,第1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46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11頁,第13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9頁,第19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34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59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56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49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6頁,第19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9頁,第8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99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270頁【補遺】第16178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3694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32頁【崇文】第125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34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17頁,第4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一冊,第269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43頁,第2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