癰

yōng ㄩㄥ

23画

18

uvky

kvug

tzyn

00115

23画

18

41341555251521532411121

左上包围结构

基本区U+7670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疒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74頁,第8

同文書局本: 第783頁,第13

標點整理本: 第738頁,第21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於容切,音邕。說文》:腫也。廣韻》:癰癤。釋名》:癰,壅也。氣壅否結,裹而潰也。正字通》:惡瘡也。有疵癰、赤施、兔齧、走緩四淫,厲癰、脫癰諸名,皆氣血稽留,榮衞不通之所致也。後漢・律曆志》:驚蟄晷長八尺二寸,未當至而至,多病癰疽脛腫。

又,地名。與雍州之雍通。後漢・獻帝紀》:分涼州河西四郡爲癰州。【註】謂金城、酒泉、墩煌、張掖。

又,邕上聲。戰國策》:夫癘雖癰腫胞疾。釋文》:癰,委勇反。

集韻》亦作臃,又書作𦡈;《韻會》或作𤻕

注解

〔癰〕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疒部

〔癰〕字拼音是yōng,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雝

〔癰〕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ōng] ⑴ 一種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化膿性炎症,易生於頸、背部,常伴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

癰的意思

yōngㄩㄥ

基本解释

一種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化膿性炎症,易生於頸、背部,常伴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疽。吮~舐痔(喻不擇手段地巴結,厚顏無恥地迎合權貴)。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下反切於容切頁碼246頁,第34

異體

癰腫也。从𤕫雝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四反切乙顒反頁碼632頁,第3行,第1

癰腫也。從疒雝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下反切於容切古音第九部頁碼1397頁,第5許惟賢612頁,第5

癰腫也。

段注《肉部》曰:腫,癰也。按腫之本義謂癰。引伸之爲凡墳起之名。如上文癅,腫也。痤,小腫也。則非謂癰也。《釋名》曰:癰,壅也。氣壅否結裏而潰也。

𤕫。雝聲。

段注於容切。九部。

癰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84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617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473頁
4說文校箋第311頁,第11字
5說文考正第297頁,第24字
6說文今釋第1073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830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382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580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91頁,第3字
11標注說文第306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2513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7631頁【補遺】第17142頁
14通訓定聲第202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650頁【崇文】第2597頁
16說文句讀第1002頁
17古字詁林第七冊,第41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730頁,第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