矰

zēng ㄗㄥ

17画

12

tduj

okcwa

malk

88866

17画

12

31134432524312511

左右结构

基本区U+77F0

短箭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矢部

武英殿刻本: 第1972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825頁,第26

標點整理本: 第784頁,第30

唐韻》:作滕切;《集韻》、《韻會》:咨騰切;《正韻》:咨登切,𡘋音增。說文》:隿䠶矢也。玉篇》:結繳於矢也。周禮・夏官》:矰矢用諸弋射。【註】矰,高也,可以弋飛鳥。史記・老子傳》:飛者可以爲矰。班固〈西都賦〉:矰繳相纏。吳越春秋》:吳師中軍素羽之矰,左軍朱羽之矰,右軍烏羽之矰。【註】矰,短矢。韋昭曰:矢名。

又,《韻會》:通作繒。三輔黃圖》:佽飛具繒繳,以射鳧鴈。【註】箭有綸曰繒繳,卽綸也。

集韻》或作𢎒

注解

〔矰〕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矢部

〔矰〕字拼音是zē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矢、曾

〔矰〕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矢,曾声。矢指箭。本义是古代射鸟用的拴着丝绳的箭。

〔矰〕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ēng] ⑴ 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矢、茀矢,用诸弋射。”⑵ 泛指短箭:“帝俊赐羿彤弓素~,以扶下国。”

五行相同的字

更多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

矰的意思

zēngㄗㄥ

基本解释

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矢、茀矢,用诸弋射。”

泛指短箭:“帝俊赐羿彤弓素~,以扶下国。”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矢,曾声。矢指箭。本义:古代射鸟用的拴着丝绳的箭。

2.同本义。

arrow for shooting birds;

矰,矰射矢也。 —— 《说文》矰,箭也。 —— 《广雅》矰矢矰矢用诸矰射。 —— 《周礼·司弓矢》宛路之矰。 —— 《吕氏春秋·直谏》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 《史记》

矰矢(箭名。古代八矢之一,用以射飞鸟);矰矰(用丝绳系住石制箭头的射鸟工具)

3.短箭。

short arrow;

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矰、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 —— 《国语》

矰弋(矰矰,矰缴。系有丝绳、弋射飞鸟的短箭。比喻暗害人的手段)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下反切作滕切頁碼168頁,第6

矰隿䠶矢也。从矢曾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反切前増反頁碼419頁,第5行,第1

矰隿䠶矢也。從矢曾聲。

鍇注臣鍇曰:「矰矢亦曰田矢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下反切作滕切古音第六部頁碼902頁,第4許惟賢400頁,第4

矰隿射矢也。

段注《周禮》司弓矢云:矰矢,茀矢,用諸弋射。注云:結繳於矢謂之矰。矰,高也。茀矢象焉。茀之言刜也。二者皆可以弋飛鳥刜羅之也。前於重又微輕,行不低也。詩云:弋鳧與鴈。

从矢。曾聲。

段注作滕切。六部。

矰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34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433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338頁
4說文校箋第214頁,第11字
5說文考正第208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737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294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881頁,第3字
9說文集注第1081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32頁,第16字
11標注說文第213頁,第7字
12說文注箋第1702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5484頁【補遺】第16807頁
14通訓定聲第275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441頁【崇文】第1761頁
16說文句讀第661頁
17古字詁林第五冊,第477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532頁,第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