笺

jiān ㄐㄧㄢ

14画

8

tgr|tgau

hij

mhm

88503

11画

5

31431411534

上下结构

基本区U+7B3A

基本字义 ● 笺 (箋) jiān ㄐㄧㄢˉ  1. 注释:~注。  2. 小幅华贵的纸张,古时用以题咏或写书信:便~。信~。  3. 书信:~札。~牍。华~。  4. 文体名,书札、奏记一类:~奏书信,注释:笺注。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19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887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847頁,第4

廣韻》、《正韻》:則前切;《集韻》、《韻會》:將先切,𡘋音湔。說文》:表識書也。篇海》:古者,紀其事,以竹編次爲之。廣雅》:箋,云也;又,書也。

鄭康成衍《毛氏詩傳》之未盡者曰箋。呂忱《字林》:鄭以毛學審備,遵暢厥旨,所以表明毛意,記識其事,故特稱爲箋。博物志》:聖人制作曰經,賢者著述曰傳,鄭康成註《毛詩》曰箋。或云毛公嘗爲北海郡守,鄭是此郡人,謙敬不敢言註,但表識其不明者耳。

玉篇》:通作牋。

注解

〔箋〕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箋〕字拼音是jiā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戔

〔箋〕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iān] ⑴ 见“笺”。

五行相同的字

更多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

笺的意思

jiānㄐㄧㄢ

基本解释

注释。~注。

小幅华贵的纸张,古时用以题咏或写书信。便~。信~。

书信。~札。~牍。华~。

文体名,书札、奏记一类。~奏。奏~(多呈皇后、太子、诸王)。

详细解释

动词

(形声。从竹,戋( jiān )声。本义:注释) 同本义。

annotate; explain with notes;

笺,表识书也。…字亦作牋。 —— 《说文》笺,书也。 —— 《广雅》郑子诸经皆谓之“注”,此言笺者……记识其事,故称为“笺”。 —— 孔颖达《毛诗正义》

笺释(犹笺注);笺疏(笺注);笺训(笺注训释)

名词

1.注释的文字。

annotation;

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 韩愈《施先生墓铭》

;笺记(古文体名)

2.供题诗、写信等用的(质量较高的)小幅纸张 。

writing paper;

笺管(纸和笔);笺幅(笺纸,信笺);笺咏(在笺纸上题咏诗词)

3.中国古代写给帝王的书信 。

one of document;

奏笺;《答东阿王笺》

4.书信的代称 。

letter;

投笺;便笺;手笺。

5.名片;名刺。

card;

亲友投笺互拜。 —— 明· 田汝成《熙朝乐事》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上反切則前切頁碼142頁,第28

箋表識書也。从竹戔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九反切則千反頁碼364頁,第4行,第2

箋表識書也。從竹戔聲。

鍇注臣鍇曰:「今作牋於書中,有所表記之也,故張華《博物志》:鄭玄即毛萇之郡人,謙敬不敢言注是也。言但表識其不明者耳。」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上反切則前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761頁,第3許惟賢339頁,第9

箋表識書也。

段注鄭《六藝論》云:注詩宗毛爲主。毛義若隱略。則更表明。如有不同。卽下己意。按注詩偁箋。自說甚明。《博物志》云:毛爲北海相。鄭是郡人。故稱箋以爲敬。此泥魏晉時《上書》偁箋之例。絕非鄭意。

从竹。戔聲。

段注則前切。十四部。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從竹、戔(ㄐㄧㄢ jiān)聲。從「竹」,指竹片;「戔」表示音讀,也兼有小的意思。楷書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箋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82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377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292頁
4說文校箋第188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176頁,第12字
6說文今釋第634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117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57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927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113頁,第13字
11標注說文第184頁,第16字
12說文注箋第1461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4822頁【補遺】第16710頁
14通訓定聲第3050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379頁【崇文】第1513頁
16說文句讀第563頁
17古字詁林第四冊,第642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460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