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画

4

xyn|xyt

vmyhs

zsy

20127

7画

4

5514153

左右结构

基本区U+7EBA

指纺纱、纺线、纺织。纺纱,纺织。用作姓名时多形容人心思细密,做事井井有条。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97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918頁,第15

標點整理本: 第880頁,第15

廣韻》、《正韻》:妃兩切;《集韻》、《韻會》:撫兩切,𡘋音仿。說文》:網絲也。廣韻》:績紡。急就篇》〔註〕:謂紡切麻絲之屬爲纑縷也。儀禮・聘禮》:賄用吏紡。【註】紡,紡絲爲之,今之縛也。左傳・昭十九年》:託于紀鄣,紡焉〔《左傳・昭十九年》「紡焉」下有「以度而去之」五字〕【疏】紡,謂紡麻作纑也。

又,〈晉語〉:獻子執而紡于庭之槐。【註】紡,縣也。

卷目:考證・未集中 部首:糸部

愛日堂藏本: 第522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662頁,第33

《儀禮・聘禮》賄用吏紡。

謹照原文吏紡改束紡。

注解

〔紡〕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紡〕字拼音是fǎ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方

〔紡〕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fǎng] ⑴ 见“纺”。

五行相同的字

更多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

纺的意思

fǎngㄈㄤˇ

基本解释

把丝棉、麻、毛等做成纱。~纱。~线。~织。毛~。混~。~车。

一种比绸子稀而轻薄的丝织品。~绸(简称“纺”)。杭~。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糸( mì ),方声。本义:将丝麻纤维制成纱或线。

2.同本义。

spin;

纺,网丝也。 —— 《说文》纺焉以度而去之。 —— 《左传·昭公十九年》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 —— 清· 周容《芋老人传》

纺绩(纺纱与绩麻);纺手(指纺纱、纺线的人);纺缉(纺丝和缉麻)

3.通“绷”。捆绑,悬挂;束缚。

hang;

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 《国语·晋语》。 韦昭注:“纺,悬也。”

名词

1.绸属;素纱 thin silk cloth; reeled pongee。古指素色纱绢。

宾裼,迎大夫,贿用束纺。 —— 《仪礼·聘礼》

2.又指平纹丝绸织物。

纺绸(丝织品名。质地柔软轻薄)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妃兩切頁碼432頁,第21

紡網絲也。从糸方聲。

附注段玉裁改為「紡,紡絲也」。注:「紡,各本作網,不可通。唐本作拗,尤誤。今定為紡絲也,三字句,乃今人常語耳。」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妃兩切頁碼1027頁,第4行,第2

紡網絲也。從糸方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妃㒳切古音第十部頁碼2579頁,第3許惟賢1122頁,第6

紡紡絲也。

段注紡各本作網。不可通。唐本作拗。尤誤。今定爲紡絲也三字句。乃今人常語耳。凡不必以他字爲訓者,其例如此。絲之紡,猶布縷之績緝也。《左傳》。莒婦人紡焉以度而去之。葢緝布縷爲繩,亦用紡名也。《晉語》。執而紡於廷之槐。亦謂以紡縷繩縛之也。《聘禮》。賓裼迎大夫。賄用束紡。鄭曰:紡,紡絲爲之。今之縳也。縳見下文。白鮮支也。據此,是紡絲專用作絹也。

从糸。方聲。

段注妃㒳切。十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網絲」以絲縷縱橫相系。《晉語》「執而紡于庭之[槐]」,[紡]與縛陽唐與魚模對轉。曹操曰:「方馬埋輪」,方即縛,乃紡之借[一]。又别義為网絲。

引申為以絲縛之,即「執而妨于庭之槐」之紡。[一]《孫子•九地》:「方馬埋輪」,曹操注:「方,縛馬也。」

白话解释

纺,将麻绺扯成丝线。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方”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左從「糸」,右從「方」。篆文從糸、方聲。從「糸」,指絲縷;「方」表示音讀。隸書、楷書都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紡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54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1094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817頁
4說文校箋第569頁,第19字
5說文考正第512頁,第10字
6說文今釋第1888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3171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34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725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40頁,第10字
11標注說文第546頁,第14字
12說文注箋第4500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2583頁【補遺】第17898頁
14通訓定聲第3669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120頁【崇文】第4477頁
16說文句讀第1861頁
17章授筆記第540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1149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1197頁,第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