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老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94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961頁,第1字
標點整理本: 第926頁,第6字
音《廣韻》:章也切;《集韻》、《韻會》、《正韻》:止野切,𡘋音赭。《說文》:別事詞也。从白,𣥏聲。𣥏,古文旅字。《韻會》:今作者。《玉篇》:語助也。《增韻》:又卽物之辭,如彼者、如此者。《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
音又,《增韻》:又,此也。凡稱此箇爲者箇是也。今俗多用這字,這乃魚戰切 —— 迎也。
音又,《韻補》叶掌與切。《史記・秦始皇紀》:人迹所至,無不臣者。【註】《索隱》曰:者,協音渚。《楚辭・九歌》:搴芳洲兮杜若,將以遺乎遠者;時不可以驟得,聊逍遙兮容與。《韻會》:者,古文渚字,故从旅聲;後人以者添水作渚,以別者也之者,故者但爲語助。
音又,叶阻可切。繆襲〈挽歌〉:形容稍銷歇,齒髮行當墮;自古皆有然,誰能離此者。
音又,叶之戈切。韓愈〈盧氏墓銘〉:命不侔身,兹其奈何;刻名墓石,以吿觀者。
义又,《韻會》:《說文》从白,當作者 —— 今作者。〇【按】《說文》在白部,今从《正字通》倂入。
注解
〔者〕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老部。
〔者〕字拼音是zhě,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耂、日。
〔者〕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ě] ⑴ 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⑵ 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⑶ 这,此(多用在古诗词曲中)
五行相同的字
更多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者的意思
者
zhěㄓㄜˇ基本解释
①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读~。作~。二~必居其一。来~。
②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陈胜~,阳城人也。
③这,此(多用在古诗词曲中)~个。~回。~番。~边走。
详细解释
代词
1.《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2.同本义。
this;
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 —— 五代· 王衍《醉妆词》
者回(这回);者般(这般);者流(犹言这个流派);者番(这番;这次);者里(这里);者个(这个);者边(这边)
3.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
4.指代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老子》射者中。(射的射中了目标。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射中的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读书者有几。 ——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后死者。 ——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指代事或物。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论语》吾君在前,叱者何也?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6.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
that;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 《孟子》二者不可得兼。 —— 《孟子·梁惠王上》
助词
1.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 《礼记》
2.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唐· 韩愈《杂说》
3.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
仁者,天下之表也。 —— 《礼记》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语气助词,表提顿。) —— 《列子·汤问》中有鲁人 冯三保者,精技击。 ——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间。 ——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4.用在句末表示语气完毕。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孟子》
5.用在句末,与疑问词相配合表示疑问。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 —— 《老子》
6.表示祈使语气。
琴童接下马者! —— 《西厢记》
7.表示商榷。
今汉继大乱之后,若宜少损 周之文致,用 夏之忠者。 —— 《汉书》
8.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
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 —— 《史记》
9.“者也”两个语气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语气重点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也”在这里强调了肯定的语气。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孟子·梁惠王上》
形容词
1.轻狂。
frivolous;
一时甜如蜜,一时辣如椒,没定准的冤家也,看你者到何时了? —— 明· 冯梦龙《桂枝儿·者妓》
2.虚假,不老实。
false;
今以称人之不老实者曰“者”。 —— 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娼妓之家,讳“者、扯、丐、漏、走”五个字。 —— 《水浒传》
3.通“诸”( zhū )。众多。
many;
相总要者官谋士。 —— 《管子·君臣上》天下遇,者监和。 —— 《管子·五行》者生无易由言。 —— 《盐铁论·散不足》
名词
◎假借,借口 pretext 他弄个光皮散儿好看,者着求医治树,单单了脱身走路,还顾得了你和我哩!——《西游记》 【漢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四上反切之也切頁碼第109頁,第3字續丁孫
者
異體者
別事詞也。从聲。,古文旅字。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七反切煑也反頁碼第285頁,第2行,第1字述
別事詞也。從聲。,古文旅。
鍇注臣鍇曰:「凡文有者字者,所以爲分別隔異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四上反切之也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545頁,第1字許惟賢第244頁,第4字
別事䛐也。
段注言主於別事。則言者以別之。《喪服經》。斬衰裳,苴絰杖絞帶,冠繩纓,菅屨者。注曰:者者,明爲下出也。此別事之例。凡俗語云者箇,者般,者回皆取別事之意。不知何時以迎這之這代之。這,魚戰切。
从。聲。古文旅。
段注《㫃部》曰:古文旅。者之偏旁乃全不類。轉寫之過也。之也切。古音在五部。讀如煑。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别事詞。引申為者回,者般。《漢書》「儒家者流」等是也。
這乃六朝人寫適字之誤。者引申為分别,故从者聲皆有分别誼,書、署、褚(兵卒號衣)、諸(辯也),箸(分别肉類等)等是也。
别事詞也。引申為「者回」、「者般」,即今之這字。《漢書》之「儒家者流」、 「道冢者流」,即儒家這一流、道家這一流也。
白话解释
者,表示事物判断的代词。字形采用“白”作边旁,是声旁。,是古文的“旅”字。
字形解说
者字字形變化極大,釋形尚無確論。甲骨文字形從口從。從口,金文或從口、或從甘,戰國文字或從口、或從甘、或從皿,篆文從白(自字異體字),隸書、楷書從日;從,金文或從、或從,戰國文字或從、或從(為隸書、楷書所承),篆文從,《說文》以為是「古文旅」。在六書中屬於形聲(暫依《說文》釋形歸類)。
者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213頁,第6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291頁,第1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228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144頁,第4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137頁,第3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486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835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951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706頁,第3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86頁,第5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141頁,第5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065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3927頁【補遺】第16580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743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283頁【崇文】第1129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409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275頁,第1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155頁,第2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四冊,第29頁,第1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367頁,第1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