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

hàoháo ㄏㄠˋㄏㄠˊ

13画

7

kgnm|kgnw

rsypn

jazi

61217

13画

7

2511521531535

左右结构

基本区U+865F

指号子、国号、年号。(háo)指大声哭、号叫。大叫。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申集中 部首:虍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74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1074頁,第29

標點整理本: 第1047頁,第26

唐韻》、《正韻》:胡刀切;《集韻》:乎刀切,𡘋音豪 —— 大呼也。詩・大雅》:式號式呼。〈小雅〉:載號載呶。【傳】號呶,號呼讙呶也。

又,哭也。易・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周語〉:夫婦哀其夜號也,而取之以逃于褒。

又,雞鳴也。晉書・律歷志》:雞始三號。

又,《廣韻》:胡到切,音号 —— 名號也。公羊》〔疏〕:春秋貴賤不嫌同「號」。【註】通同號稱也。白虎通》:《春秋傳》曰:王者受命于王,必擇天下之美號以爲號也。周禮・春官・大祝》:掌辨六號。【註】號謂尊其名,更爲美稱。又,〈夏官・大司馬〉家以號名。【註】鄕遂之屬謂之名,家之屬謂之號。又,〈冢人〉詔其號。【註】謂諡號。

又,號令也。易・渙卦》:渙汗其大號。

又,號召也。〈齊語〉:使周游四方,以號召天下之賢土。

又,叶胡溝切。皮日休〈悼賈文〉:臨汨羅之漾漾兮,想懷沙之幽憂;森樛羅以蓊鬰兮,時逬狖以相號。

集韻》本作号,又作唬。

毛氏曰:从口、从丂,丂音考,俗从[⿱口𠀁],非。又作𡘋俗字。

注解

〔號〕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虍部

〔號〕字是多音字,拼音是hào、há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号、虎

〔號〕字造字法是會意。从虎,从號。“號”亦兼表讀音。本义是大聲喊叫。

〔號〕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hào] ⑴ 名稱⑵ 舊指名和字以外的別號⑶ 記號,標誌⑷ 排定的次序或等級⑸ 揚言,宣稱⑹ 指某種人員⑺ 標上記號⑻ 號令,命令⑼ 軍隊或樂隊裏所用的西式喇叭⑽ 量詞,用於人數 [háo] ⑴ 拖長聲音大聲呼叫⑵ 大聲哭

五行相同的字

更多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

號的意思

1hàoㄏㄠˋ

基本解释

名稱。國~。年~。字~。

舊指名和字以外的別號。如“李白字太白,~青蓮居士”。

記號,標誌。信~。暗號。

排定的次序或等級。編~。~碼。

揚言,宣稱。~稱。項羽兵四十萬,~百萬。

指某種人員。病~。傷~。

標上記號。~房子。把這件東西~上。

號令,命令。發號施~令。~召。

軍隊或樂隊裏所用的西式喇叭。吹~。~兵。

量詞,用於人數。昨天去了幾十~人。

详细解释

1.揚言有 [多少多少]。

claim to be;

項羽兵四十萬,號百萬。 —— 《史記·高祖本紀》

口喧佛號(大聲唸佛)

2.命令,發令。

order;

發槍之號。 —— 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明詔大號。 —— 清· 龔自珍《病梅館記》

號令

3.召喚;呼喚 。

call;

號召

4.宣稱,稱號。

declare; name;

號之曰有巢氏。 —— 《韓非子·五蠹》號之曰燧人氏。號爲軍機四卿。 —— 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名词

1.名位;名稱;稱謂。

name;

號爲張楚。 —— 《史記·陳涉世家》賜號稱王。 —— 《漢書·李廣蘇建傳》

號位(稱號和爵位;名號);號帶(軍旗。古代大將出徵,旗上繡出主帥姓氏,叫號旗);號名(標誌;稱謂;位號);國號;年號

2.記號;標幟 。

mark;

號記(標記,記號);號箭(用來傳達信號的響箭)

3.別號。名、字以外的稱謂。

alias;

號曰醉翁。 —— 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自號剛峯。 —— 《明史》

號諡(諡號。古代帝王、貴族、大臣等死後將葬,按其生前事蹟給予寓意褒貶的稱號);號簿(猶今登記簿);號屏(雨師的別名)

4.用以識別敵我的口令、暗號 。

word of command; signal; password;

號哨(表達信號的口哨);號炮(軍內用來傳達信息的火炮);號火(用作信號的火光;舊時軍內爲傳信息而舉的火)

5.指編列的次序或等第。亦指編列次序的事物 。

number;

號件(掛過號的函件、電報等)

6.猶種,類。多爲貶義 。

sort;

那號人

7.管樂器號角、號筒、軍號等的簡稱 。

horn; brass instrument; bugle;

號筒;號頭(號角的別稱)

8.用號吹出的表示一定意義的聲音 。

bugle calls;

起牀號,熄燈號

9.商店的代稱。

shop;

找了一家匯票號,是個日昇昌字號,匯了八百兩,寄江南 徐州家裏去。 —— 《老殘遊記》

量词

1.表示人數的單位。

一百多號人。

2.表示次序,常放在數目字之後。

三十五號文件,車牌H-10098號。

3.表示一個月裏的日子。

八月五號。

4.另見 háo。

2háoㄏㄠˊ

基本解释

拖長聲音大聲呼叫。呼~。~叫。

大聲哭。哀~。~喪。~啕大哭。

详细解释

1.會意。从虎,从號。“號”亦兼表讀音。本義:大聲喊叫。

2.同本義。

howl; yell;

號,呼也。 —— 《爾雅》誰之永號? —— 《詩·魏風·碩鼠》公號慶鄭。 —— 《國語·晉語》號呼而轉徙。 —— 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因大號,一墟皆驚。 —— 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陰風怒號。 —— 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號泣載道。 —— 《明史》

號噪(呼叫,喧嚷);號躑(號叫跳頓);號佛(高聲唸佛)

3.哭而有言。

cry;

號,痛聲也。 —— 《說文》以哭有言者爲號。 —— 《顏氏家訓·禮》老聃死, 秦失吊之,三號而出。 —— 《莊子·養生主》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飢。 —— 韓愈《進學解》先號咷而後笑。 —— 《易·同人》號呼達旦。 —— 方苞《獄中雜記》

號啕痛(歇後語:哭);號天搭地(大聲哭叫);號天哭地(哭天搶地);號泣(大聲哭泣)

4.動物引聲長鳴,大風發出巨響。

roar;

昆吾之山有獸焉,其音如號, —— 《山海經·中山經》

寒號蟲;號羣(禽獸鳴號以求羣類);號怒(怒號,指風聲疾厲);北風怒號

5.另見 hào。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上反切乎刀切頁碼151頁,第11

號呼也。从号从虎。

附注段玉裁注:「嗁号聲高,故从号;虎哮聲厲,故从虎。号亦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九反切行高反頁碼386頁,第1行,第1

號呼也。從号虎聲。

鍇注臣鍇按:《詩》曰:「誰之永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上反切乎刀切古音第五部頁碼815頁,第2許惟賢362頁,第6

號嘑也。

段注嘑各本作呼。今正。呼,外息也。與嘑義別。《口部》曰:嘑,號也。此二字互訓之證也。《釋言》曰:號,謼也。《魏風》傳曰:號,呼也。以《說文》律之。謼呼皆假借字。號嘑者,如今云高叫也。引伸爲名號,爲號令。

从号。从虎。

段注嗁号聲高。故从号。虎哮聲厲。故从虎。号亦聲。乎刀切。亦去聲。二部。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戰國文字,與篆文構形相同,皆從号、從虎。《說文‧号部》:「呼也。从号、从虎。」從号,表示與大聲呼叫相關;從虎,表示「呼號」之聲,猶如老虎之厲聲咆哮,本義為大聲呼喊。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規範字作「号」。

號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00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399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309頁
4說文校箋第198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189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675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186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270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988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20頁,第12字
11標注說文第196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1560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5083頁【補遺】第16748頁
14通訓定聲第1231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406頁【崇文】第1621頁
16說文句讀第601頁
17說文新證第394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五冊,第52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487頁,第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