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辛部
武英殿刻本: 第2999頁,第1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52頁,第14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35頁,第26字
义同「辨」。《說文》:判也。《廣韻》:別也。《易・履卦》: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义又,詳審也。《周禮・天官》:惟王建國,辯方正位。
义又,明悉也。《易・大有》:明辯晳也。
音又,《集韻》:巧言也。《禮・王制》:言僞而辯。《史記・荀卿傳》:鄒衍之術,迂大而閎辯。
义又,爭辯也。《禮・鄕飮酒義》:不慢不爭,則遠于鬭辯矣。
义又,《說文》:治也。《書・酒誥》:勿辯乃司。《左傳・昭元年》:主盟者,誰能辯焉。【註】辯,治也。
义又,微辯,諷諭也。《禮・儒行》:其過失可微辯,而不可面數也。
义又,與徧通。《禮・樂記》:其治辯者,其禮具。【註】辯,徧也。《史記・五帝紀》:辯于羣神。《書・舜典》作徧。
义又,與平通。《字彙補》:平均也。《史記・五帝紀》:辯秩東作,辯秩西成。《書・堯典》作平。
义又,《五音集韻》:下辯,地名,在武鄕。
音又,《集韻》、《韻會》:筆列切;《正韻》:必列切,𡘋音䇷 —— 與貶同。《周禮・秋官・士師》:若邦凶荒,則以荒辯之法治之。【註】辯,當爲貶。遭饑荒,則𠛬罰國事有所貶損。
注解
〔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辛部。
〔辯〕字拼音是biàn,左中右结构,可拆字为辡、言。
〔辯〕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iàn] ⑴ 见“辩”。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辯的意思
辯辩
biànㄅㄧㄢˋ基本解释
◎见“辩”。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符蹇切頁碼第488頁,第12字續丁孫
辯
治也。从言在辡之閒。
附注王筠句讀:「辯即辡之絫增字。」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皮緬反頁碼第1138頁,第4行,第1字述
治也。從言在辡之間。
鍇注臣鍇曰:「察言以治之也,會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符蹇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2966頁,第3字許惟賢第1288頁,第5字
治也。
段注治者,理也。俗多與辨不別。辨者,判也。
从言在辡之閒。
段注謂治獄也。會意。符蹇切。十二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今之辦字,故訓治。
辯事,俗作辦,《漢書》尚作辯。
白话解释
辩,依法治理。字形采用“言、辡”会义,表示言在“辡”之间。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字形從言、辡聲。從言,指法庭上的爭訟言辭;辡聲,聲兼義,指犯罪者在法庭上的相互論辯。從言、辡聲,表示犯罪者在法庭上的爭辯言辭。辯為辡的後起字,以辡字用為偏旁構件後,分化辯字以表示法庭上的爭訟言辭;分化辨字以表示辨別爭訟言辭的是非;分化辦字以表示法官處理的方法。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辯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968頁,第4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245頁,第5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926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651頁,第2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582頁,第3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2160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594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7219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3077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87頁,第9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625頁,第1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5145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4151頁【補遺】第18131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3358頁,第5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291頁【崇文】第516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2129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610頁,第1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十冊,第1048頁,第2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1349頁,第2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