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guòguoguō ㄍㄨㄛˋㄍㄨㄛㄍㄨㄛ

16画

9

fpi

ydi

dsw

34300

6画

3

124454

半包围结构

基本区U+8FC7

指过程、过渡、经过、过甚。(guo)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guō)姓。过奖,在姓名中多指谦虚,不张扬之意。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21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1261頁,第22

標點整理本: 第1245頁,第16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古臥切,戈去聲。玉篇》:度也、越也。正韻》:超也。易・繫辭》: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禮・檀弓》:過之者,俯而就之。史記・賈誼傳》:自以爲過之,今殆不及也。

又,過失也。書・大禹謨》:宥過無大。【註】過者,不識而誤犯也。前漢・文帝紀》:俱去細過,偕歸大道。

又,罪愆也。周禮・天官・大宰》:八柄,八曰誅,以馭其過。

又,責也。史記・高帝紀》:聞將軍有意督過之。

又,卦名。》〈大過〉、〈小過〉。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古禾切,音戈。廣韻》:經也。書・禹貢》:東過洛汭,北過洚水。

又,過所也。釋名》:過所至關津以示也。或曰傳過也,移所在識以爲信。

又,國名。左傳・襄四年》:處澆于過。【註】過,國名,東萊掖縣有過鄕。

又,㵎名。詩・大雅》:溯其過㵎。

又,姓。後漢・劉陶傳》:過晏之徒。【註】過,姓,過國之後。

正韻》:經過之過,平聲;超過、過失之過,去聲。

卷目:考證・酉集下 部首:辵部

愛日堂藏本: 第732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673頁,第23

《史記・賈誼傳》自以爲過之,今殆不及也。

謹照原 書賈誼傳改贾生。又原文無殆字今省。

《史記・高帝紀》聞將軍有意督過之。

謹按所引出項羽紀不出高帝紀,謹照原書高帝紀改項羽紀。將軍改大王。

《釋名》過所至關津以示也。或曰,傳過也。移所在識以爲信。

謹按太平御覽引釋名原文傳轉也,轉移所在,識以爲信。今照改。

注解

〔過〕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過〕字拼音是guò,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咼

〔過〕字造字法是形聲。从辵( chuò ),表示與行走有關,咼( guā )聲。本义是走過,經過。

〔過〕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guò] ⑴ 從這兒到那兒,從此時到彼時⑵ 經過某種處理方法⑶ 超出⑷ 重新回憶過去的事情⑸ 從頭到尾重新審視⑹ 次,回,遍⑺ 錯誤 [guo] ⑴ 用在動詞後表示曾經或已經⑵ 用在動詞後,與“來”、“去”連用,表示趨向 [guō] ⑴ 姓。

五行相同的字

更多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

过的意思

1guòㄍㄨㄛˋ

基本解释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超出。~于。~度( dù )。~甚。~奖(谦辞)。~量( liàng )。~剩。~犹不及。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错误。~错。记~。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辵( chuò ),表示与行走有关,咼( guā )声。本义:走过,经过。

2.同本义。

go across; pass through;

过,度也。 —— 《说文》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 《孟子·滕文公上》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 杜牧《阿房宫赋》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 《吕氏春秋·察今》行过夷门,见侯生。 —— 《史记·魏公子列传》

过江;过马路;从这条街上过;从他门前过;路过(途中经过);过翼(经过的飞鸟);过宾(路过的宾客);过处(经过之处);过来过往(来往经过);过阴(到阴间走一趟)

3.超出,胜过。

exceed; go beyond;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 《左传·隐公元年》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 《聊斋志异·促织》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 《孟子·梁惠王上》

过如(超过;胜过);过了漕(过了漕运期限);过情(超过实际);过实(超过实际情况);过绝(超越;超过)

4.过去(过后)。

pass by; go over;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 —— 《聊斋志异·促织》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 —— 宋· 沈括《梦溪笔谈》

三伏已过;雨过天晴;过迹(过去的形迹);过景(过时;不应景);过逝(流逝。很快地过去);过郤(过去)

5.[婉词]∶去世。

pass away;

陛下虽过世为神,岂假手于苻登而图臣,忘前征时言邪? —— 《晋书·苻登载记》

过作(死);老太太是三天前过的;过辈(去世);过背(去世);过七(人死后每七天举行一次吊祭仪式。一般七次或五次而断七)

6.给予;递给。

give;

邮人之过书,门者之传教也。 —— 《论衡》予亦谓之过。辰州人谓以物予人曰过。 —— 《通雅》

过度

7.渡过。

cross;

野市分獐闹,官帆过渡迟。 —— 宋· 苏轼《荆州》

过索(渡河之绳索);过江(渡过长江)

8.转移;过渡。

transfer;

买的房子已付款,只是过户手续还未办理好过录底稿

过龙(经手递送贿赂);过处(词的上下片过渡之处。亦称“过片”)

9.〈方〉∶ 传染 。

infect;

过病(传染疾病)

10.度过;过活。

spend the time; pass the time;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 清· 林觉民《与妻书》

过阴天儿(休息);过老(度晚年);过日(度日;生活);过遣(打发日子,消磨时光)

11.来访;前往拜访;探望。

visit;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 《战国策·齐策四》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谊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 《史记·魏公子列传》

过临(光临;惠临);过款(过访);过晤(前往会见)

12.交往,相处。

associate; contact;

稍喜过从近,扶筇不驾车。 —— 宋· 黄庭坚《次韵德孺五丈新居病起》过从甚密

过逢;过从(互相交往);过会(农家亲朋每年定期聚会的日子,或公社每年举行庙会的节日)

13.交谈 。

talk with each other; converse;

过谈(往访交谈)

14.错,犯错误。

mismake;

微二人,寡人几过。 —— 《吕氏春秋·审应览·具备》人恒过,然后能改。 —— 《孟子·告子下》(赵太后)曰:“君过矣,不若长安石之甚。” —— 《战国策·赵策》

15.失去 。

lose;

过序(失去正常规律顺序)

16.怪罪,责难。

censure;

孔子曰:“ 求,无乃尔是过与?(这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 《论语·季氏》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得去,已至军矣。 —— 《史记·项羽本纪》

不过(不怪罪);过谪(责备;怪罪);过適(怪罪,责难)

17.继入、赘入或嫁人。

adopt; marry;

孩儿也,他如今只待过门,喜事匆匆的,教我怎生回得他去。 —— 元· 关汉卿《窦娥冤》

过嗣(过继);过给(过继)

18.方言。指母猪生小猪 。

farrow;

过下来的小猪(生下来的小猪)

19.传递。

transport;

他这个人喜欢过嘴,你说话可要注意

过盏(敬酒);过嘴(传话);过语(传话);过书(传递书信);过气(传送气息以交配);过状(递交文状、诉状)

20.帮助咽下;和着吃 。

swallow;

过过(过口,改口味);过口(吃食物下酒);过酒(下酒;送酒)

21.冲刷;漂洗 。

wash off;

过水(用水漂洗)

22.[语助]。

23.用在动词加“不”或“得”的后面,表示胜过或通过的意思。

过不去(有阻碍,通不过);讲不过礼去(于礼仪上行不通);比得过(能胜过他人);我说不过你。

24.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

吃过(吃完);起过(已经起床完毕)

25.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

我去过北京饭吃过了

读过书(曾经读书,现己不读书);当过官(过去做过官,现己不为官)

名词

1.无意的犯法或作恶行为;错误。

fault; mistake;

过,罪愆也。 —— 《说文》出入禁闼,补过拾遗。 —— 《史记·汲黯列传》过则无惮改。 —— 《论语·学而》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 —— 《商君书·开塞》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 《韩非子·有度》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战国策·齐策》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 —— 清· 袁枚《祭妹文》

过愆(过失;罪咎);过恶(过错);勇于改过;知过必改;过行(过失行为);过计(估计错误)

2.〈方〉∶缘故 。

cause; reason;

离家远的过(离家远的缘故);夏天的过(因为夏天的缘故)

3.通“祸”( huò )。灾殃。

disaster; adversity;

八曰诛以驭其过。 —— 《周礼·天官·大宰》

大过(大灾大祸)

形容词

过分;;过于;太甚 excessive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母;拟之如天,诚不过也。——清· 黄宗羲《原君》 又

过爱(过分的爱);过余(过分);过头话(过分的大话)

量词

1.遍,次 。

time;

过儿(次;遍);一过(一遍);过子(次数;遍)

2.另见 guō。

2guoㄍㄨㄛ˙

基本解释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用在动词后,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3guōㄍㄨㄛ

基本解释

姓。

详细解释

名词

1.古国名 Guo state,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处浇于 过,处 豷于 戈。 —— 《左传·襄公四年》

2.姓,过国之后。

3.另见 guò。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下反切古禾切頁碼52頁,第25

過度也。从辵咼聲。

附注吳善述廣義校訂:「過本經過之過,故从辵,許訓度也。度者過去之謂,故過水曰渡,字亦作度。經典言『過我門』、『過其門』者,乃過之本義。」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四反切古多反頁碼152頁,第4行,第2

過度也。從辵咼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下反切古禾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281頁,第4許惟賢125頁,第12

過度也。

段注引伸爲有過之過。《釋言》。郵,過也。謂郵亭是人所過。愆郵是人之過。皆是。分別平去聲者,俗說也。

从辵。咼聲。

段注古禾切。十七部。

白话解释

过,度,经。字形采用“辵”作边旁,“咼”作声旁。

字形解说

金文從辵、冎聲;戰國文字從辵、咼聲,篆文、隸書、楷書同。字從「辵」為義符,表示與行動有關;從「冎」或「咼」為聲符,不兼義。依甲骨文,「冎」為「骨」的初文,「咼」則為從口、冎聲的形聲字,因此「咼」、「冎」同音。依《說文》,「冎」字本義為「剔人肉置其骨也。象形,頭隆骨也」,意思是把肉剔除後的骨頭;「咼」字本義為「口戾不正也」,意思是歪嘴。二字的本義都和「過」義無關,因此「過」從「咼、冎」聲不兼義。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過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00頁,第9字
2陳昌治本第148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125頁
4說文校箋第70頁,第14字
5說文考正第65頁,第12字
6說文今釋第223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396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98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40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40頁,第22字
11標注說文第70頁,第11字
12說文注箋第538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2460頁【補遺】第16350頁
14通訓定聲第1922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50頁【崇文】第597頁
16說文句讀第201頁
17古字詁林第二冊,第337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82頁,第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