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

lián ㄌㄧㄢˊ

14画

7

lpk

yjwj

fkw

35300

10画

7

1251112454

左下包围结构

基本区U+9023

指连接、连理、联合、连续、流连。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15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1259頁,第1

標點整理本: 第1243頁,第1

唐韻》:力延切;《集韻》、《韻會》:陵延切;《正韻》:靈年切,𡘋音漣。說文》:員連也。玉篇》:合也、及也。廣韻》:續也、還也。集韻》:屬也。正韻》:接也。詩・大雅》:執訊連連。【朱傳】屬續貌。禮・王制》:十國爲連,連有帥。〈齊語〉:四里爲連,十連爲鄕。後漢・韓康傳》:連徵不至。

又,姻親爲連。史記・尉陀傳》:及蒼梧秦王有連。【註】有連者,連姻也。

又,黏鳥曰連。淮南子・覽㝠訓》:連鳥于百仞之上。

又,連尹,連敖,皆楚官名。左傳・襄十五年》:屈蕩爲連尹。史記・淮隂侯傳》連敖。【註】楚司馬官也。

又,《連山》,《》名。周禮・春官・大卜》:掌三《》之法,一曰《連山》。【註】其卦以純艮爲首,山上山下,是名連山。

又,鉛之未鍊者曰連。史記・貨殖傳》:長沙出連錫。

又,祈連,山名。前漢・霍光傳》:去北地,遂入祈連山。【註】卽天山也。

又,《韻會》:州名。漢屬桂陽郡,隋置連州。

又,姓。左傳・莊八年》:齊有連稱。

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力展切,音斂 —— 難也。易・蹇卦》:往蹇來連。【註】連,亦難也。又,遲久之意。

又,《集韻》:連彥切,音摙。禮・玉藻》:連用湯。【註】連,猶釋也。以湯洗足垢,乾潔其體也。

又,《集韻》:郎旰切,音爛 —— 連石,山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連石。

又,叶離珍切,音鄰。陸雲〈夏府君誄〉:祈祈縉紳,泣涕留連;故作斯誄,著之不泯。泯音民。

卷目:考證・酉集下 部首:辵部

愛日堂藏本: 第726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673頁,第12

《史記・尉陀傳》及蒼梧秦王有連。〔註〕有連者,連姻也。

謹照原文尉陀改尉佗。

《前漢・霍光傳》去北地,遂入祈連山。

謹照前漢書原文霍光改霍去病。去北地改出北地。遂入改至字。

注解

〔連〕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連〕字拼音是lián,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車

〔連〕字造字法是會意。从辵( chuò ),从車。本义是人拉的車。

〔連〕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ián] ⑴ 相接⑵ 帶,加上⑶ 就是,既使,甚至於⑷ 聯合⑸ 軍隊的編制單位,「排」的上一級⑹ 姓。⑺ 同「璉」,古代宗廟盛黍稷的器具。⑻ 同「鏈」,鉛礦。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

連的意思

liánㄌㄧㄢˊ

基本解释

相接。~日。~夜。~年。~亙(接連不斷)。~襟(姐妹的丈夫之間的親戚關係)。~載。~綴。~理。烽火~天。~篇累( lěi )牘。

帶,加上。~帶。~坐(一個人犯法,他的家屬、親族、鄰居連帶受處罰)。

就是,既使,甚至於。~我都不信。

聯合。外~東吳。

軍隊的編制單位,「排」的上一級。~長。

姓。

同「璉」,古代宗廟盛黍稷的器具。

同「鏈」,鉛礦。

详细解释

名词

1.會意。从辵( chuò ),从車。本義:人拉的車。

2.同本義。

man-drawn carriage;

連,負車也。 —— 《說文》。段注:「連即古文輦也。連車組輓。 —— 《周禮·故書巾車》與其輂連。 —— 《周禮·鄉師》行服連軺輦者。 —— 《管者·海王》民相連而從之。 —— 《莊子·讓王》。鄭君、 房君、 司馬君皆雲:「讀爲輦。」[太后]曰:『老婦持連而瞏(還)。』 ——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

3.姻親關係。

affinity; relationship by marriage;

[呂嘉]及 蒼梧(地名) 秦王有連。 —— 《史記·南越列傳》

連親(連姻);連昏(連婚。本有姻親關係而又結親。即俗稱親上加親)

4.由若干個排組成的軍隊一級組織,通常隸屬於營 。

company;

連長;連指導員

5.連詞的簡稱。

conjunction;

6.古州名。

Lian prefecture;

7.在今廣東連縣一帶。

8.在今四川筠連縣。

9.通「蘭」。蘭草。

fragrant thoroughwort(Eupatorium fortunei);

薜荔白芷、蘼蕪椒連。 —— 《管子·地員》

10.通「鏈」。鉛。

lead(plumbum);

長沙出邊錫。 —— 《史記·貨殖列傳》

11.通「輦」。用人拉的車。

a mandrawn carrriage;

往蹇來連。 —— 《易·蹇》。注:「連,輦也。」

12.姓。

1.自漢以來,習用連,不用聯,故反以借字改正字。

2.連接;相連。

link; joint connect;

一曰連山。 —— 《周禮·太卜》雲連徒州。 —— 《國語·楚語》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 五嶽掩赤城。 ——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東連吳會,西接 巴蜀。 —— 《三國志·諸葛亮傳》

藕斷絲連;連觀(互相連接的樓臺);連艫(舟船相連);連屬(連接;連續);連枝(樹枝相連;連在一起的樹枝);連行(魚類相隨而行);連眉(兩眉相接連);連雲(比喻高與雲齊)

3.連續,不停止。

in succession; one after another; repeatedly;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 杜甫《春望》

連仍(連續不斷);連住子(陸續地);連延(連續不斷的樣子);連更曉夜(晝夜不停);連珠兒(接連不斷)

4.牽連。

involve; implicate;

少有連,必多方鉤致。 —— 清· 方苞《獄中雜記》

連纏(糾纏,牽連);連引(牽連;引及);連手(交情,牽連;勾搭)

5.聯合;結合。

ally oneself with; join; unite;

外連衡而鬥諸侯。 —— 賈誼《過秦論》民相連而從之,遂成國於岐山之下。 —— 《呂氏春秋·審爲》約以連兵大舉。 ——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連城(連成一片的好多城池);連橫(也作聯衡。戰國時秦國對付六國的一種戰略。古以南北爲縱,東西爲橫)

6.同時獲得。

gain simultaneous;

一釣而連六鰲。 —— 《列子》

7.包括;全部在內 。

include;

連他一共五口人;連皮 200 斤

介词

1.自;從。

from;

連太太起,裏裏外外的都不乾淨。 —— 《紅樓夢》

2.並;合併。併爲一起。介紹動作、行爲進行的方式 。

together;

連職(一起供職);連步(並走;同行)

形容词

1.艱難。

hard;

孟軻雖連蹇,猶爲萬乘師。 —— 揚雄《解嘲》

連嶁(委曲,困頓);連蹇(艱難,困厄)

2.滿 。

full;

連宵(連天;滿天);連冬(整個冬天);連江(滿江)

副词

連續;多次 continuously 匈奴復連發大兵侵擊 烏孫。——《漢書》 連破其衆。——脫脫《宋史》

含有甚而至於之意 。

even;

這個,連小孩子也知道。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下反切力延切頁碼54頁,第13

連負連也。从辵从車。

附注段玉裁本作「負車也。」並注:「負車,各本作『員連』,今正。」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四反切鄰延反頁碼157頁,第1行,第1

連員連也。從辵、車。

鍇注臣鍇曰:「若車之相連也,會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下反切力延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91頁,第5許惟賢130頁,第12

連負車也。

段注負車,各本作貟連。今正。連卽古文輦也。《周禮・鄉師》輂輦。故書輦作連。大鄭讀爲輦。巾車連車。本亦作輦車。《管子》海王。服連軺輂。《立政》。㓝餘戮民。不敢服絻。不敢畜連。負車者,人輓車而行。車在後如負也。字从辵車會意。猶輦从㚘車會意也。人與車相屬不絕。故引伸爲連屬字。《耳部》曰:聯,連也。《大宰》注曰:古書連作聯。然則聯連爲古今字。連輦爲古今字。假連爲聯。乃專用輦爲連。大鄭當云連今之輦字。而云讀爲輦者,以今字易古字。令學者易曉也。許不於《車部》曰連古文輦而入之《辵部》者,小篆連與輦殊用。故云聯連也者,今義也。云連負車也者,古義也。

从辵車。會意。

段注依《韵會》訂。力延切。古力展切。十四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連接之連當作聯,連,負車也,輦即其或字。

與輦實一字。連絡當作聯。

負車也。輦即連之或體。連合、連貫、連接字均當作聯。連者,人在前拖之謂也,故拖車即可謂之連車。

輦即連之或體,連結字當作聯。連者,人在前拖之謂也,故拖車即可謂之連車。

白话解释

连,战斗人员与战车相随。字形采用“辵、车”会义。

字形解说

金文從辵、從車(字形左右顛倒,甲骨、金文常見,當時書寫左右倒反往往無別),戰國文字、篆文、隸書、楷書同。字從「辵」為義符,表示與動作有關;從「車」也是義符,表示是車子相連。在六書中屬於會意。

連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04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154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129頁
4說文校箋第73頁,第8字
5說文考正第68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234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415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103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56頁,第5字
10說文標整第42頁,第21字
11標注說文第73頁,第18字
12說文注箋第560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2527頁【補遺】第16364頁【後編】第18228頁
14通訓定聲第3063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57頁【崇文】第625頁
16說文句讀第211頁
17章授筆記第85頁,第4字
18古字詁林第二冊,第416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195頁,第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