郣

ㄅㄛˊ

14画

7

fpbb

jdnl

edyy

47427

9画

7

124552152

左右结构

基本区U+90E3

亦作“渤海”。平地上隆起的部分。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46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272頁,第9

標點整理本: 第1258頁,第23

唐韻》:蒲没切;《集韻》:薄没切,𡘋音勃。說文》:郣海,地名。

又,地之起者曰郣。

又,《正字通》:通作渤。渤澥,海名。前漢・武帝紀》作㪍海,〈封禪書〉作㴾海,〈揚雄傳〉作勃解,皆轉寫之譌耳。

又,叶皮列切,音別。鮑昭〔即鮑照〕〈樂府〉:築山擬蓬壷,穿池類溟郣;選色徧齊代,徵聲匝邛越。

注解

〔郣〕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郣〕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孛、⻏

〔郣〕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ó] ⑴ 〔~海〕中国汉代郡名。亦作“渤海”。⑵ 平地上隆起的部分。

五行相同的字

更多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

郣的意思

ㄅㄛˊ

基本解释

〔~海〕中国汉代郡名。亦作“渤海”。

平地上隆起的部分。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下反切蒲沒切頁碼211頁,第23

郣郣海地。从邑孛聲。一曰地之起者曰郣。

鉉注臣鉉等曰:今俗作渤,非是。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二反切步勿反頁碼545頁,第2行,第1

郣郣地。從邑孛聲。一曰:地之起者曰郣。

鍇注臣鍇曰:「疑勃海近此字,又《周禮》:『土有勃壌。』當作此,假借勃字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下反切𣳚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193頁,第1許惟賢524頁,第2

郣郣地。

段注此從鍇本。鉉作郣海地。非是。郣是複舉字之未刪者。地謂有地名郣也。今其地未聞。葢《春秋》時齊地也。若漢二志之勃海郡。今直隷河閒,天津二府地。其謂之勃海者。師古曰:在勃海之濵。因以爲名也。《水部》澥下曰:勃澥,海之別也。《漢書・子虚賦・音義》曰:勃澥。海別枝也。勃澥,《史記・河渠書》謂之勃海。今靜海縣之海與山東遼東接境者,卽勃澥。司馬相如賦所以自琅邪觀成山。射之罘而浮勃澥。始皇所以竝勃海以東。過黃腄。窮成山。登之罘。而南登琅邪也。齊《都賦》注曰:海旁曰勃。𣃔水曰澥。勃與郣似可通。然勃海郡,勃澥,字皆不作郣。假令勃海郡字可作郣。則許當云郣海郡也。而不曰地。

从邑。孛聲。

段注𣳚。十五部。

一曰地之起者曰郣。

段注《周禮・草人》。勃壤用狐。鄭云:勃壤,粉解者。《廣雅》。𡋯,塵也。今俗謂粉之細者曰勃。皆卽郣字。地之起者謂虛脆。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郣海俗作渤,非。

郣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18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539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415頁
4說文校箋第269頁,第16字
5說文考正第259頁,第21字
6說文今釋第934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613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347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379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65頁,第13字
11標注說文第267頁,第11字
12說文注箋第2161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6716頁【補遺】第16999頁
14通訓定聲第2726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568頁【崇文】第2269頁
16說文句讀第865頁
17章授筆記第279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六冊,第354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645頁,第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