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戌集上 部首: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134頁,第10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09頁,第1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97頁,第6字
音《唐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𡘋音六。《說文》:金色也。
义又,《玉篇》:貝文也。
义又,《說文》:借鈔寫字也。《正字通》:謄寫曰錄。
音又,《集韻》:一曰采也。《公羊傳・成九年》:錄伯姬也。【註】取也。
音又,《集韻》:記也。《公羊傳・隱十年》:《春秋》錄內而略外。《禮・檀弓》:愛之,斯錄之矣。
义又,《增韻》:齒也、總也。《前漢・于定國傳》:萬方之事,大錄于君。【註】大錄,總錄也。
义又,錄事,官名。《職官要錄》:總錄衆事。又,內錄,錄尚書事也。《晉書・桓溫傳》:固讓內錄。
义又,籍也。《周禮・天官・職幣》:皆辨其物,而奠其錄。【註】定其錄籍。
义又,《正字通》:書篇名。梁阮孝緒撰《七錄》十二卷,一經典、二傳說、三子兵書、四文集、五術伎 —— 名內篇;六佛法、七仙道 —— 名外篇。趙岐有《三輔決錄》,陶潛有《聖賢羣輔錄》,宋諸儒有語錄、名臣言行錄。
义又,第也。〈吳語〉:今大國越錄。【註】第也。
义又,目錄,書前總目也。《詩・鄘風・干旟》〔疏〕:鄕射目錄。
义又,姓。《正字通》:顓頊師錄圖。一曰綠圖。
义又,《韻會》:檢束也。《荀子・修身篇》:程役而不錄。
义又,與麓通。《書・舜典》納于大麓〔傳〕:麓,錄也。納舜使大錄萬幾之政。
义又,《字彙補》:借作綠,劒名。《荀子・性惡篇》:文王之錄。【註】與綠同,以色爲名。
音又,《韻會》、《正韻》𡘋盧谷切,音祿 —— 錄錄,不自異也。《史記・平原君傳》:公等錄錄。《前漢・蕭何傳》:當時錄錄,未有奇節。【註】錄錄,猶鹿鹿,言在凡庶之中也。又,〈灌夫傳〉:此特帝在,卽錄錄。【註】錄錄,言循衆也。
音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良據切,音慮 —— 寬省也。揚子《太𤣥經》:蹛于狴獄,三歲見錄。王涯說通作慮㊟〔王涯說錄通作慮〕。《前漢・雋不疑傳》:錄囚徒。【師古註】省錄之,知情狀有寃滯與不。今云慮囚,本錄之去聲,力具切 —— 俗訛,遂爲慮,失其原矣。
注解
〔錄〕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上,康熙部首是金部。
〔錄〕字拼音是lù,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釒、彔。
〔錄〕字造字法是形聲。从金,錄聲。本义是綠色金屬。
〔錄〕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ù] ⑴ 記載,抄寫⑵ 記載言行或事物的書冊⑶ 採取,任用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錄的意思
錄
lùㄌㄨˋ基本解释
①記載,抄寫。記~。載~。抄~。~供。
②記載言行或事物的書冊。語~。目~。回憶~。
③採取,任用。~取。收~。~用。甄~(經審查鑒別而任用)。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聲。从金,錄聲。本義:綠色金屬。
2.同本義。
green metal;
録,金色也。 —— 《說文》
3.記載言行事物的冊籍。
record;
錄,記之具也。 —— 《廣雅·釋詁三》皆辨其物而奠其錄。 —— 《周禮·職幣》
言行錄;名人錄
4.次第,次序。
order;
今大國越錄。 —— 《國語·吳語》
動
1.總領。
lead; head;
融爲太尉,並錄尚書事。 —— 《後漢書·章帝紀》
錄公(對總領檯閣尚書事者的敬稱)
2.抄寫(含有有選擇地照樣謄寫的意味)。
copy;
手自筆錄。 —— 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餘之手錄。
抄錄(抄寫);錄黃(宋代中書省樞密院承旨抄錄頒送門下省的文件)
3.記載。
record;
《春秋》錄內而略外。 —— 《公羊傳·隱公十年》錄功而與官,則莫敢索官。 ——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採錄(採集並記錄);筆錄(用筆記錄);錄囚(審訊登錄囚犯的罪狀)
4.採取。
take; adopt;
君既若見錄。 —— 《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錄用(錄取任用);錄遺(選錄遺才)
5.記;惦記。
keep thinking about; remember with concern;
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 —— 《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6.逮捕。
arrest; seize;
吏錄一犯夜人來。 —— 《世說新語·政事》
7.收集;收藏。
collect; store up;
敕船官悉錄鋸木屑,不限多少。 —— 《世說新語·政事》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力玉切頁碼第464頁,第16字續丁孫
錄
異體録
金色也。从金录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七反切劣束反頁碼第1087頁,第4行,第2字述
金色。從金彔聲。
鍇注臣鍇曰:「借爲領録字。」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力玉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809頁,第2字許惟賢第1221頁,第8字
金色也。
段注錄與綠同音。金色在靑黃之閒也。叚借爲省錄字。慮之叚借也。故錄囚卽慮囚。云庸錄者,猶無慮也。言其緐猥。
从金。彔聲。
段注力玉切。三部。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隸書及楷書字形皆為從金、彔聲。「金」為金粒,作為形符,表示義與金屬有關;「彔」為雕刻木材,清晰可數,於此作為不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隸書、楷書將「」分別作「」、「彔」,乃隸變之故。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大陸通行規範字作「录」。
錄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921頁,第9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183頁,第7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881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616頁,第3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552頁,第1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2046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412頁,第3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6850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927頁,第4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67頁,第18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593頁,第2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879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3475頁【補遺】第18028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477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221頁【崇文】第488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2023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579頁,第5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十冊,第479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1275頁,第4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