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

qiānyán ㄑㄧㄢㄧㄢˊ

13画

5

qmkg|qwkg

ophnr

pqj

87761

10画

5

3111535251

左右结构

基本区U+94C5

本义指没有金属应有硬度的铅。铅刀,铅球。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戌集上 部首: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117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1301頁,第18

標點整理本: 第1289頁,第18

唐韻》:與專切;《集韻》、《韻會》:余專切,𡘋音沿。說文》:靑金也。玉篇》:黑錫也。正字通》:錫類。生蜀郡平澤,今銀坑處皆有之。一名黑錫。錫白,故鉛爲黑錫。李時珍曰:鉛,易沿流,故謂之鉛。書・禹貢》:鉛松怪石。寶藏論》:鉛有數種,波斯鉛,堅白爲第一;草節鉛,出犍爲,銀之精也;銜銀鉛,銀坑中之鉛,內含五色,上饒、樂平鉛次之;負版鉛,鐵苗也。獨孤滔曰:雅州釣腳鉛,形如皁莢,大如蝌蚪子,黑色,生沙中,亦可乾汞。

又,鉛粉,亦名胡粉,卽鉛華也。曹植〈洛神賦〉:鉛華勿御。正字通》:鉛粉,卽今化鉛所成。一曰粉錫,非以錫爲之。其法:縣鉛塊于酒缸中,封閉四十九日,鉛化爲粉,不白者炒爲黃丹。蘇恭謂炒錫造之,朱震亨謂胡粉乃錫粉,以陶弘景化鉛之說爲誤,𡘋非也。

又,縣名。唐書・地理志》:信州鉛山縣。

又,與延同。人名。前漢・古今人表》:鉛陵卓子。

又,《正韻》:循也。荀子・榮辱篇》:鉛之重之。【註】謂撫循之申重之也。

注解

〔鉛〕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上,康熙部首是金部

〔鉛〕字拼音是qiā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釒、㕣

五行相同的字

更多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

铅的意思

1qiānㄑㄧㄢ

基本解释

一种金属元素,可用作耐硫酸腐蚀、防丙种射线、蓄电池等的材料。其合金可作铅字、轴承、电缆包皮等之用。~刀(指钝刀子,喻才能微薄)。~球。

指用石墨等制成的书写工具。~笔。~椠(铅粉笔和木板,古人用以书写的工具,借指著作校勘)。

详细解释

名词

1.青金。

tin;

铅,青石也。 —— 《说文》铅松怪石。 —— 《书·禹贡》或髡钳以鈆杵舂。 —— 《汉书·江都易王非传》药物秘海岳,采铅青溪滨。 —— 唐·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2.古时也指锡类。

莫邪为顿兮,铅刀为銛。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一种重而柔软、有延展性、可塑性而没有弹性的二价或四价的金属元素,元素符号Pb。原子序数82,刚切割时呈蓝白色,但在潮湿空气中很快失去光泽而变暗灰色,它大多以化合状态存在。

lead;

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銛。 —— 汉· 贾谊《吊屈原赋》

铅刀(铅制的刀,不够锋利。比喻才力微薄,有鄙视或自谦之意);铅汞(古代炼丹家以铅和汞来提炼药物,服食可以长寿,因此称炼丹为铅汞)

4.铅粉。

lead powder;

5.用以搽脸的化妆品。系铅白与香料等汇制而成。

铅黛(铅粉和黛墨);铅白(铅粉);铅霜(化妆用的铅粉)

6.古时用以点校书文或绘画的颜料。

寝则怀铅笔,行则诵文书。 —— 《东观汉记》

7.用墨铅(石墨)或加入带颜料的粘土做的笔心 。

graphite core;

铅椠家(铅指铅笔粉。椠指木板。铅椠为古代的书写工具,故引为著作家);铅椠竖儒(指才能差,毫无识见的儒生;也用作自谦之辞);铅条(自动铅笔的笔芯)

8.另见 yán。

2yánㄧㄢˊ

基本解释

〔~山〕地名,在中国江西省。

(鉛)

详细解释

动词

通“沿”。遵循,因袭 follow; act upon越月逾时,则必反铅过故乡。——《荀子·礼论》。杨??注:“铅与沿同,循也。”

名词

1.姓。

铅氏,《华阳国志》云:“江州官族有铅氏。” —— 《姓氏寻源》

2.铅山( Yánshān),县名,在江西省。

3.另见 qiān。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與專切頁碼464頁,第1

鉛青金也。从金㕣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七反切與川反頁碼1086頁,第2行,第2

鉛青金也。從金。㕣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與專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806頁,第3許惟賢1220頁,第6

鉛靑金也。从金。㕣聲。

段注與專切。十四部。

白话解释

铅,青金。字形采用“金”作边旁,“”作声旁。

鉛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20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1182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880頁
4說文校箋第615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551頁,第5字
6說文今釋第2044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3408頁,第4字
8說文探原第684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924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367頁,第5字
11標注說文第592頁,第5字
12說文注箋第4874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3462頁【補遺】第18027頁
14通訓定聲第3233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219頁【崇文】第4873頁
16說文句讀第2020頁
17古字詁林第十冊,第465頁,第3字
18古字釋要第1273頁,第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