黥

qíng ㄑㄧㄥˊ

20画

8

lfoi

wfyrf

lkjk

60396

20画

8

25431211444441251234

左右结构

基本区U+9EE5

基本字义 ● 黥 qíng ㄑㄧㄥˊ  1. 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后亦施于士兵以防逃跑:~首。  2. 在人体上刺文字或图案并涂上颜色。脸上刺字。带凶意,不适合作为名字。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亥集下 部首: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642頁,第12

同文書局本: 第1520頁,第26

標點整理本: 第1522頁,第4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渠京切,音擎。說文》:黑𠛬在面。荀子・正論篇》:墨黥。【註】以墨涅其面而已。或曰墨黥,當爲墨幪,以墨巾蒙其頭而已。書・呂𠛬》:爰始淫爲劓、刵、椓、黥。【疏】黥面,卽墨𠛬也。周禮・秋官・司𠛬》:墨罪五百。【註】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

又,姓。漢有黥布,初姓英,咎繇之後。布以小時有人相云當𠛬而王,故姓黥以厭當之。

注解

〔黥〕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黑部

〔黥〕字拼音是qí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黑、京

〔黥〕字造字法是会意。从黑,京声。刻其面以墨窒之。字亦作“剠”。本义是古代一种肉刑,墨刑的异称。

〔黥〕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qíng] ⑴ 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后亦施于士兵以防逃跑⑵ 在人体上刺文字或图案并涂上颜色。

五行相同的字

更多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

黥的意思

qíngㄑㄧㄥˊ

基本解释

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后亦施于士兵以防逃跑。~首。

在人体上刺文字或图案并涂上颜色。

详细解释

动词

1.会意。从黑,京声。刻其面以墨窒之。字亦作“剠”。本义:古代一种肉刑,墨刑的异称。

2.刺字。

tattoo; punishment of branding a criminal;

黥,墨刑在面也。 —— 《说文》放黥者马竿人面也。 —— 《书·刑德》

黥首刖足(刻额染墨,截断双脚);黥布(英布,汉高祖的大将、功臣。因犯罪被黥面);黥首(汉代刑法之一。其法在罪人额上刻字染墨);黥面(在脸上刺字涂墨);黥徒(受黥刑的犯人。引申泛指囚徒,罪犯)

3.镌刻。

carve;

声明走百灵,结构黥幽谷。 —— 清· 魏源《白岳东崖》

名词

受过黥刑的人 tattooed person自唐失其政,天下乘时,黥髡盗贼。——《新五代史》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上反切渠京切頁碼340頁,第2

黥𠛬在面也。从𪐗京聲。

𪐛

異體

𪐛黥或从刀。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九反切虔京反頁碼829頁,第3行,第1

𪐛墨刑在面也。從黑京聲。

鍇注臣鍇曰:「墨涅面也。」

反切………頁碼829頁,第3行,第2

或從刀作。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上反切渠京切古音第十部頁碼1955頁,第2許惟賢855頁,第2

𪐛墨㓝在面也。

段注此㓝亦謂之墨。《周禮・司㓝》注曰: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

从黑。京聲。

段注渠京切。古音在十部。

或从刀作。

段注刀之而墨之也。會也。

黥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670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848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645頁
4說文校箋第436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404頁,第9字
6說文今釋第1462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2495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498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150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266頁,第12字
11標注說文第422頁,第1字
12說文注箋第3494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0050頁【補遺】第17527頁
14通訓定聲第3704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871頁【崇文】第3481頁
16說文句讀第1404頁
17古字詁林第八冊,第752頁,第4字
18古字釋要第958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