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画

fbj

mju

aezi

5画

3

11252

下包围结构

扩展BU+2067B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午集上 部首:玉部

武英殿刻本: 第1738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727頁,第2

標點整理本: 第678頁,第6

廣韻》、《集韻》、《韻會𡘋雨方切,音徨。廣韻》:大也、君也,天下所法。正韻》:主也,天下歸往謂之王。易・坤卦》:或從王事。又,〈隨卦〉:王用享于西山。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詩・小雅》:宜君宜王。【註】君,諸侯也;王,天子也。〇【按】秦漢以下,凡諸侯皆稱王,天子伯叔兄弟分封于外者亦曰王。

又,諸侯世見曰王。詩・商頌》:莫敢不來王。【箋】世見曰王。

又,凡尊稱亦曰王。爾雅・釋親》:父之考爲王父,父之母曰王母。

又,法王、象王,皆佛號。〈華嚴偈〉:象王行處落花紅。岑參詩:况値廬山遠,抽簪禮法王。【註】法王,佛尊號也。

又,姓。

又,《諡法》:仁義所往曰王。

又,王屋,山名。書・禹貢》:至于王屋。【疏】《正義》曰:王屋在河東垣縣東北。

又,弓名。周禮・冬官・考工記》:王弓。【註】往體寡、來體多曰王〔往體寡、來體多・謂之王弓之屬〕

又,王連,遠志也。見《博雅》。夫王,芏草也。見《爾雅・釋草疏》。

又,王鴡,鳥名。爾雅・釋鳥》:鴡鳩,王鴡。【註】鵰類,今江東呼之爲鶚。

又,王鮪,魚名。周禮・天官・䱷人》:春獻王鮪。【註】王鮪,鮪之大者。

又,蛇名。爾雅・釋魚》:蟒,王蛇。【註】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

又,蟲名。爾雅・釋蟲〔《博雅・釋蟲》〕:虎王,蝟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于放切,徨去聲 —— 霸王。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詩・大雅》:王此大邦。【箋】王,君也。【釋文】王,于况反。前漢・高帝紀》:項羽背約,而王君王於南鄭。【師古註】上王字,于放反。

又,《廣韻》:盛也。莊子・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註】謂心神長王。釋文》:王,于况反。

又,音往。詩・大雅》:昊天曰明,及爾出王。【傳】王,往也。【朱註】音往。〇【按】王本古文玉字。註詳部首。

卷目:考證・午集上 部首:玉部

愛日堂藏本: 第430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658頁,第6

《爾雅・釋親》父之母曰王母。

謹照原文改父之妣爲王母。

《周禮・冬官考工記》王弓。〔註〕往體寡來體多曰王。

謹照原文改弓人,往體寡,來體多,謂之王弓之屬。

又蟲名。《爾雅・釋蟲》虎,王蝟也。

謹於又蟲名爾雅釋蟲下增王蛈蜴。註:卽螲蟷,似䵹鼄,在穴中,有蓋。今河北人呼蛈蜴。二十二字。又按虎王蝟也非爾雅文,查係博雅,謹照原書增博雅二字。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于放切,徨去聲。霸王。

謹按王于放切,徨胡光切,王非徨之去聲,今將徨去聲霸王五字改爲音旺霸王也。

注解

〔王〕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玉部

〔王〕字是多音字,拼音是wáng、wàng,独体字。

〔王〕字造字法是象形字。王字的甲骨文为斧钺之形,斧钺为礼器,象征王者之权威。本义是天子、君主。

〔王〕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wáng] ⑴ 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⑵ 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⑶ 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⑷ 大⑸ 姓。 [wàng] ⑴ 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

𠙻的意思

基本释义

𠙻

同“王”。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上反切雨方切頁碼5頁,第13

王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貫三爲王。」凡王之屬皆从王。

鉉注李陽冰曰:「中畫近上。王者,則天之義。」

𠙻

𠙻古文王。

附注《說文新證》:「字象斧鉞之刀鋒向下者,斧鉞為軍事統率權之象徵,因此稱王。」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一反切于光反頁碼37頁,第4行,第1

𠙻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貫三爲王。」凡王之屬皆從王。

鍇注臣鍇曰:「通論僃矣。」

反切………頁碼37頁,第6行,第1

古文王。

鍇注臣鍇曰:「地以承天,《易》曰:『坤乃順承天。』故下畫上偃下畫地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一上反切雨方切古音第十部頁碼35頁,第1許惟賢14頁,第4

𠙻天下所歸往也。

段注見《白虎通》。王往曡韵。

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

段注見《春秋䋣露》。引之說字形也。韋昭注《國語》曰:參,三也。

孔子曰:一貫三爲王。

段注又引孔子語證董說。

凡王之屬皆从王。

段注雨方切。十部。

古文王。

白话解释

王,人心所向、天下归附和向往的英杰。董仲舒说“古代造字的方法,是在三道横画中间用竖笔连接,叫作‘王’字。三道横画,分别代表天、地、人,而能够参悟、贯通这三者的人,就是王。”孔子也说“能以一贯三者为‘王’。”所有与王相关的字,都采用“王”作边旁。李阳冰说:“‘王’与‘玉’有微妙差异,‘王’字的三横中,中间一横比较靠近上面的一横,而‘玉’字的三横距离均匀。王之所为,就是天义。”

字形解说

甲骨文或作「」,從一、從土;或作「」、「」,從土、(上)聲。「土」為社主,里必有社,從一土者,表示一統眾社;從(上)者,上為君上,表示君臨眾社。王從土、上聲,以示受上天之命而為下土之主;上於此作為示義的聲符。金文至楷書字形皆作從土、上聲之形,土字皆從初文作「」形。《說文》另收有古文「」,或是本於金文「」形,下橫畫改作圓筆。隸書或於旁增二點以為飾筆,但不影響「」(土)字的結構。在六書中,甲骨文從一、從土的字形屬於異文會意,其餘從土、上聲的字形則屬於形聲兼會意。

王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0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24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42頁
4說文校箋第8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7頁,第5字
6說文今釋第24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40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11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3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4頁,第15字
11標注說文第6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72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179頁【補遺】第16166頁【補編】第14871頁
14通訓定聲第3630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23頁【崇文】第89頁
16說文句讀第24頁
17說文新證第51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一冊,第206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30頁,第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