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画

5

kncu

rse

jxxs

8画

5

25151354

上下结构

扩展BU+20C0E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25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183頁,第7

標點整理本: 第110頁,第16

集韻》:皮,古作𠰎。註詳部首。

注解

𠰎〕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𠰎〕字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口、㞋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

𠰎的意思

基本释义

𠰎

同“皮”。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下反切符羈切頁碼96頁,第1

𡰻

異體

𡰻剥取獸革者謂之皮。从又,爲省聲。凡皮之屬皆从皮。

𥬖

異體𤿤

𥬖古文皮。

𠰎

𠰎籒文皮。

附注謝彥華聞載:「據字形从又,說曰剝取,是本當曰剝,所剝之革曰皮,為引申義。」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六反切貧知反頁碼257頁,第6行,第1

𠰎剝取獸革者謂之皮。從又,爲省聲。凡皮之屬,皆從皮。

鍇注臣鍇曰:「又,手也;生曰皮,理之曰革,柔之曰韋。」

反切………頁碼257頁,第7行,第1

古文皮。

鍇注臣鍇曰:「《禮》:『如竹箭之有筠。』筠從皮也。

反切………頁碼257頁,第7行,第2

籒文皮。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下反切符羈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485頁,第1許惟賢217頁,第4

𠰎剥取獸革者謂之皮。

段注剝,裂也。謂使革與肉分裂也。云革者,析言則去毛曰革。統言則不別也。云者者,謂其人也。取獸革者謂之皮。皮,柀。柀,析也。見《木部》。因之所取謂之皮矣。引伸凡物之表皆曰皮。凡去物之表亦皆曰皮。《戰國策》言皮面抉眼王襃僮約言落桑皮椶,《釋名》言皮瓠以爲蓄皆是。

从又。

段注又手也。所以剝取也。

爲省聲。

段注符羈切。古音爲皮皆在十七部。

凡皮之屬皆从皮。

古文皮。

段注从竹者,葢用竹以離之。

籒文皮。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皮匠。故訓有者字,本[名]詞,引申為動詞。○古為字在歌部,今變為 「把」,入麻部。「吾為子立之」,今云「吾把(替)你立之」。

白话解释

皮,剥下兽皮叫皮。字形采用“又”作边旁,用省略式的“为”作声旁。所有与皮相关的字,都采用“皮”作边旁。,这是籀文 写法的“皮”。

字形解说

甲骨文作,金文作是「革」字的省形,音、義和革相同,以像獸皮在架上張列待乾的樣子;是右手,在此引申作剝取解。革、都屬象形,相合成皮,正可會出其義是「去除毛的獸皮」,且皮和構成的革、又沒聲音關係,所以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戰國文字三例,和金文皮字相仿,繼於金文應無問題。訖於篆文,形變作,即是革字的省形,其上像獸頭的分割和剝下的獸皮,下像張開獸革的架子,則維持原形,沒有改變。因此,仍屬異文會意。字經隸書,體變作,楷書沿之,也就不易瞭解其原形了。

皮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89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260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207頁
4說文校箋第127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122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431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740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173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627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76頁,第13字
11標注說文第126頁,第7字
12說文注箋第941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3603頁【補遺】第16539頁
14通訓定聲第1990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257頁【崇文】第1025頁
16說文句讀第366頁
17說文新證第237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140頁,第3字
19古字詁林第三冊,第598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329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