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81頁,第13字
同文書局本: 第208頁,第16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6頁,第27字
音《唐韻》、《集韻》𡘋七感切,音慘。《說文》:嗛也。《玉篇》:銜也。《莊子・天運篇》:蚊虻噆膚,則通昔不寐矣。《淮南子・覽冥訓》:噆味含甘。
音又,《集韻》:子感切,音昝。又,《唐韻》:子荅切;《集韻》作荅切,𡘋音帀 —— 義𡘋同。
音又,《集韻》:一曰齧脣。
注解
〔噆〕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噆〕字拼音是zǎ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朁。
〔噆〕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ǎn] ⑴ 叮咬:“蚊虻~肤,则通昔不寐矣。”⑵ 口衔:“食荐梅,~味含甘。”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𡄋的意思
基本释义
𡄋
◎同“噆”。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二上反切子荅切頁碼第44頁,第19字續丁孫
噆
異體𡄋、𠾱
嗛也。从口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三反切作雜反頁碼第133頁,第7行,第1字述
從也。從口,潛省聲。
鍇注臣鍇按:文子曰:「蚉䖟噆膚。」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二上反切子荅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241頁,第1字許惟賢第107頁,第3字
嗛也。
段注玄應引作銜也。嗛銜音義同。
从口。聲。
段注子荅切。七部。
噆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83頁,第1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26頁,第8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109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59頁,第5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52頁,第4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82頁,第4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39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841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83頁,第3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4頁,第1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58頁,第15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59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2243頁【補遺】第16318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330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33頁【崇文】第529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72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128頁,第3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143頁,第14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