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79頁,第13字
同文書局本: 第619頁,第28字
標點整理本: 第566頁,第29字
音《唐韻》:似羊切;《集韻》:徐羊切,𡘋音詳 —— 水名。《說文》:水,出齊臨胊高山,東北入鉅定。
义又,《玉篇》:水出昆侖山北。《山海經》:昆侖之丘,洋水出焉。
义又,藉水,卽洋水也,出上邽縣西北。《山海經》: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
义又,蜀水名。《水經》:漢水東會洋水。
义又,州名。《廣韻》:本漢成固縣,秦爲漢中郡,魏置洋州。
音又,《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𡘋音陽。《爾雅・釋詁》:洋,多也。《詩・魯頌》:萬舞洋洋。
义又,廣也。《詩・大雅》:牧野洋洋。《中庸》:洋溢乎中國。
义又,瀾也。《莊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歎。
义又,海名。徐兢《使高麗錄》:洋中有白水洋,其源出靺鞨,故作白色。黃水洋卽沙尾也,其水渾濁且淺。
义又,洋洋,水盛貌。《詩・衞風》:河水洋洋。
义又,與徉同。《史記・吳王濞傳》:方徉天下。【註】方徉,猶翺翔也。
音又,與養同。《爾雅・釋訓》:洋洋,思也。【疏】《詩・邶風》中心養養。洋、養音義同。
卷目:考證・巳集上 部首:水部
愛日堂藏本: 第364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54頁,第41字
《山海經》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
謹照原文蒙改濛。洋下增水字。
注解
〔洋〕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洋〕字拼音是yá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羊。
〔洋〕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水,羊声。本义是古水名。
〔洋〕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áng] ⑴ 比海更大的水域⑵ 广大,众多,丰盛⑶ 指外国的,外国来的⑷ 指现代化的(区别于“土”)⑸ 银元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𣺸的意思
基本释义
𣺸
◎同“洋”。义和团新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