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卷别 :備考・午集 部首:玉部
武英殿刻本: 第3820頁,第8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06頁,第42字
標點整理本: 第697頁,第39字
义《字彙補》:斗字。見《說文》。〇【按】《說文》作。《字彙補》譌。
注解
〔𤣫〕字收录于《康熙字典》備考・午集,康熙部首是玉部。
〔𤣫〕字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王、。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𤣫的意思
基本释义
𤣫
◎同“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當口切頁碼第472頁,第21字續丁孫
𬺵
異體𤣫、𠦁、𣁬、斗
十升也。象形,有柄。凡斗之屬皆从斗。
附注段玉裁注:「上象斗形,下象其柄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七反切都厚反頁碼第1104頁,第4行,第1字述
十升也。象形。有柄。凡斗之屬,皆從斗。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當口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2867頁,第6字許惟賢第1246頁,第9字
十升也。
段注賈昌朝作升十之也。此篆叚借爲斗陗之斗。因斗形方直也。俗乃製徒字。
象形。有柄。
段注上象斗形。下象其柄也。斗有柄者,葢象北斗。當口切。四部。許說俗字人持十爲斗。魏晉以後作升。似升非升。似斤非斤。所謂人持十也。
凡斗之屬皆从斗。
字形解说
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之斗,都上像斗容的外緣,斜豎像斗柄,柄上一橫,像柄的界畫,以示柄身和柄頭的分界。在六書中屬於象形。篆文形變作,上仍像斗容的外緣,只是將斗容的外緣切斷成;下像柄,穿入斗容,以致稍失其形。字經隸書,體變作,甚失其形。楷書沿之,愈離原形,也就不易瞭解其初形了。
斗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938頁,第4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208頁,第1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897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629頁,第9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562頁,第16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2092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487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6989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985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75頁,第11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606頁,第4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993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3735頁【補遺】第18057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388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247頁【崇文】第4985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2066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936頁,第1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十冊,第660頁,第2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1299頁,第2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