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画

6

gvgg

mfshg

cyc

10画

6

1121531121

左中右结构

扩展BU+2493B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午集上 部首:玉部

武英殿刻本: 第1748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731頁,第18

標點整理本: 第683頁,第14

說文》班本字,分瑞玉。从玨、从刀。【徐曰】刀以割剖之也。

注解

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玉部

𤤻〕字左中右结构,可拆字为玨、刀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

𤤻的意思

基本释义

𤤻

同“班”。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上反切布還切頁碼12頁,第7

𤤻

異體

𤤻分瑞玉。从𤤴从刀。

附注朱駿聲《通訓定聲》:「从分省,會意,分亦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一反切補蠻反頁碼57頁,第3行,第2

𤤻分瑞玉。從玨、刀。

鍇注臣鍇曰:「刀以割制之也。《尚書》曰:『班瑞於群后。』」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一上反切布還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76頁,第3許惟賢32頁,第2

𤤻分瑞玉。

段注《堯典》曰:班瑞于羣后。

从玨刀。

段注會意。刀所以分也。布還切。古音在十三部。讀如文質份份之份。《周禮》以頒爲班。古頒班同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分古讀奔,班分从班;頒,大頭也,假借。又作辨,《左傳》:「上下以辨」。斑駁之斑,亦是假借。班固之班當作虨(今尹子文乳虎)。 班次之班當作𠔯,《廣雅》有「𤳖」。

古無輕唇,讀分為奔,班、奔相通(?)。班,分瑞玉,引申為分之義,「班分」正作班。作頒,義别;頒,大頭也,假借字。《左傳》「上下以辨」,辨即班字之借。《書》「班瑞于羣后」。(分也)亦作「辨瑞于羣后」。「班剝陸離」之班係借字,正作辬。辬,駁文也;駁文,駁雜之意。俗作斑。 「班固」之班亦是假借,正當作虨(令尹子文乳虎?)。○班布=分。班列,古只作辨,正疑作𠔯,《廣韻》作「𤳖」。

分瑞玉也,引申為「班分」之班。古無輕唇音,讀分如奔。班、分雙聲,故相通。《周禮》以「頒」為「班」,假借字也。頒,大頭也。古「班」與「辨」通用,《左傳》「上下以辨」,辨即班之假借,《書》「班瑞於羣后」亦作「辨瑞於羣后」。 「班布」與「班列」古或作「辨」,正疑作「𠔯」,《廣韻》作「𤳖」。 「班駁陸離」之班正當作「辬」,辬,駁文也;俗作斑。班姓之班正當作虨,虨,令尹子文之後也,因乳虎,故从虍。

白话解释

班,将作为信物的瑞玉切分成两半。字形采用“玨、刀”会义。

字形解说

金文作,由「玨」、「刀」二字構成。從玨(二玉),示玉分為二。從刀,刀從中分玉為二。會二字得分瑞玉之義。戰國文字承自金文,所從「刀」變易失其原形,所從二玉,著其繫繩交叉起毛之形。篆文承自金文。隸書承自篆文,「刀」形變易作「?」,楷書承之,變易作「」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班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3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42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54頁
4說文校箋第17頁,第11字
5說文考正第14頁,第14字
6說文今釋第52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90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3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76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0頁,第2字
11標注說文第15頁,第14字
12說文注箋第148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388頁【補遺】第16190頁
14通訓定聲第3120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43頁【崇文】第169頁
16說文句讀第49頁
17章授筆記第22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一冊,第306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52頁,第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