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画

12

uham

kypn

tiaq

17画

12

4134121531535135

左上包围结构

扩展BU+24E9D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疒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69頁,第12

同文書局本: 第781頁,第10

標點整理本: 第736頁,第2

博雅》:痎,𤺝也。【釋文】𤺝,音瘧。

注解

𤺝〕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疒部

𤺝〕字左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虍、󰒬、几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

𤺝的意思

基本释义

𤺝

同“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下反切魚約切頁碼247頁,第6

𤺝

異體

𤺝熱寒休作。从𤕫从虐,虐亦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四反切魚謔反頁碼632頁,第6行,第3

𤺝寒熱休作病。從疒、虐,虐亦聲。

鍇注臣鍇按:《禮》:「寒熱不節,人多虐疾。」《釋名》曰:「凡疾或寒或熱。」此一疾有寒有熱,酷虐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下反切魚約切古音第二部頁碼1399頁,第2許惟賢613頁,第1

𤺝𤍽休作病。

段注謂寒與𤍽一休一作相代也。《釋名》曰:瘧,酷虐也。凡疾或寒或,𤍽耳。而此疾先寒後𤍽。兩疾似酷虐者。《周禮》曰:秋時有瘧寒疾。

𤕫虐。虐亦聲。

段注魚約切。二部。

白话解释

疟,冷热交替,不停地发作。字形采用“疒、虐”会义。“虐”也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字形從疒省、聲。「疒」為病人依靠床上的樣子,作為形符,表示義與病痛有關;「」,乃虐之古文「」,像虎張口以傷人,於此作為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篆文、隸書及楷書字形皆從疒、虐(?)聲,形構與戰國文字同意。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瘧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84頁,第10字
2陳昌治本第618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473頁
4說文校箋第311頁,第18字
5說文考正第298頁,第5字
6說文今釋第1074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833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82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582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91頁,第10字
11標注說文第306頁,第11字
12說文注箋第2516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7639頁【補遺】第17143頁
14通訓定聲第1338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651頁【崇文】第2601頁
16說文句讀第1004頁
17古字詁林第七冊,第45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731頁,第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