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疒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61頁,第20字
同文書局本: 第777頁,第29字
標點整理本: 第732頁,第16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居月切,音厥。《說文》:逆气也。《廣韻》:氣逆。《博雅》:瘚,病也。《韓詩外傳》:無使小民飢寒,則瘚不作。
义又,《正字通》:通作厥。《內經・厥論》:陽氣衰于下爲寒厥,隂氣衰于下爲熱厥。【註】厥者,逆也。下氣逆上,卒乍眩仆,輕者漸蘇,重者不起,隂陽之氣衰于內,故二厥由之而生。
音又,《集韻》:其月切,音𧤼 —— 義同。
义《集韻》或作欮。
注解
〔瘚〕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疒部。
〔瘚〕字拼音是jué,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欮。
〔瘚〕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ué] ⑴ 气逆。也作“厥”。《急就篇》:“瘧瘚瘀痛瘼温病。”顔師古注:“瘚者,氣從下起,上行叉心脇也。”《説文•疒部》:“瘚,屰气也。”《廣韻•月韻》:“瘚,氣逆。”《正字通•疒部》:“瘚,通作厥。”《靈樞經•邪氣藏府病形》:“(脾脈)緩甚為痿瘚。”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𤺤的意思
基本释义
𤺤
◎同“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