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目部
武英殿刻本: 第1918頁,第8字
同文書局本: 第802頁,第5字
標點整理本: 第759頁,第7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息幷切,騂上聲。《說文》:視也。《爾雅・釋詁》:察也。《易・觀卦》: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敎。《論語》:吾日三省吾身。
义又,《廣韻》:審也。《正字通》:明也。《列子・楊朱篇》:實僞之辨,如此其省也。又,孟孫陽曰:一毛微於肌膚,肌膚微於一節省矣。
义又,《爾雅・釋詁》:善也。《詩・大雅》:帝省其山。【箋】省,善也。《禮・大傳》:省于其君。【註】善于其君,謂免于大難也。
义又,《小爾雅》:過也。《史記・秦始皇紀》:飾省宣義。【註】飾,文飾也。省,過也。
义又,《博雅》:省省,不安也。揚子《方言》:秦晉之閒謂不安爲省省。
音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所景切,生上聲 —— 禁署也。《前漢・昭帝紀》:帝姊長公主共養省中。蔡邕云:本爲禁中,避元后父名改曰省中。師古曰:省,察也。言入此中者當察視,不可妄也。又,《唐書・百官志》:官司之別曰省,曰臺,如尚書、黃門、中書、祕書、殿中、內侍六省是也。《韻會》本作𡨽,或作𨵥。
音又,《集韻》:𥳑也。《韻會》:少也。《左傳・僖二十一年》:貶食省用。《禮・鄕飲酒義》:拜至獻酬,辭讓之節繁,及介省矣。【註】小減曰省。《史記・李將軍傳》:莫府省約文書籍事。【註】省,少也。
义又,《釋名》:省,嗇也。曜嗇約少之言也。
义又,藕名。《淸異錄》:北戎藕止三孔,漢語轉譯其名曰省事三。
义又,姓。《左傳》:宋大夫省臧。
义又,與眚通。《書・洪範》:王省惟歲。《史記・宋世家》作眚。《公羊傳・莊二十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省。《左傳》、《榖梁》作眚。
音又,《集韻》:息淺切,音蘚 —— 同「獮」,秋田也。《禮・玉藻》:惟君有黼裘,以誓省。【註】省,當爲獮。
义《說文》本作𥅱。从睂省、从屮。徐鉉曰:屮,通識也。《同文舉要》:舊从目、从屮,徹於目者,能省視。又,从少、从目。凡物少經目則省事,眇同「意」。《字彙補》:又作[⿱屮省]。
注解
〔省〕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目部。
〔省〕字是多音字,拼音是shěng、xǐ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少、目。
〔省〕字造字法是会意兼形声。从“目”,从“屮”(甲骨文或从“木”),象眼睛观察草木,“屮”声化为“生”,“生”滞古未加中横,隶书底横变撇,“丷”变“八”,遂变为“少”形。( xǐng )。本义是察看。
〔省〕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ěng] ⑴ 地方行政区域⑵ 节约,不费⑶ 简易,减免⑷ 中国古官署名⑸ 古代称王宫禁地㈡ [xǐng] ⑴ 检查⑵ 知觉,觉悟⑶ 看望父母、尊亲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𥅱的意思
基本释义
𥅱
◎“省” 的本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四上反切所景切頁碼第108頁,第4字續丁孫
𥅱
異體省
視也。从睂省,从屮。
鉉注臣鉉等曰:屮,通識也。
𡮀
古文从少从囧。
附注《說文新證》:「省與眚本為一字。甲骨文从目、从屮(或从木),會視察草木之意,引申為視察。」金文在『屮』形中畫加圓點,後又把圓點延伸為橫畫,遂明確聲化為从『生』聲。『眚』的本義為省視,其後引申為視察災病,再引申為災病,秦漢以後為了區分此二義,於是把『眚』原形保留給『災病』義,『省視』義則把『眚』字『生』形的下橫筆打斜,分化出『省』字。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七反切息永反頁碼第283頁,第3行,第1字述
視也。從睂省,從屮。
鍇注臣鍇曰:「屮,徹也,會意。」
反切………頁碼第283頁,第3行,第2字述
古文省,從少、囧。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四上反切所景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542頁,第1字許惟賢第243頁,第2字
視也。
段注省者,察也。察者,覈也。漢禁中謂之省中。師古曰:言入此中者皆當察視。不可妄也。《釋詁》曰:省,善也。此引伸之義。《大傳》曰:大夫有大事省於其君。謂君察之而得其大善也。
从睂省。从屮。
段注屮音徹。木初生也。財見也。从眉者,未形於目也。从屮者,察之於微也。凡省必於微。故引伸爲減省字。《說文》有渻𡞞二字。然經傳多作省。所景切。亦息井切。十一部。
古文省。从少囧。
段注按囧非也。古文目作𡇡。此與𡍬皆從之。从少目者,少用其目省之。用甚微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視也。凡看皆動眉,省則不動眉。
視也。凡看皆動眉,省則不動眉。
白话解释
省,内视。字形采用有所省略的“眉”、“屮”会义。,这是古文写法的“省”字,采用“少、囧”会义。
字形解说
甲骨文及金文字形皆為從目、從屮。「目」為眼睛,表示觀看;「屮」為初生之草。二者相合正表示視察草木之意。草木引申可為農地、農事。巡視田地,正顯示殷、周時對農耕的重視。戰國文字則於屮下增一斜筆,表示土地,意指草木生於地,為篆文之所本。隸書、楷書則又將「」變形作「少」,使得以目視屮之義遂隱而不見。《說文》另收有古文「」,其下之「」當是「目」的變形;其上的「」,當是「」的訛變。在六書中,甲骨文、金文、隸書及楷書字形皆屬於異文會意,戰國文字及篆文字形則屬於會意附加實像。
省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212頁,第1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289頁,第4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227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143頁,第7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136頁,第3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483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830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942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701頁,第3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85頁,第11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140頁,第12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057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3910頁【補遺】第16576頁【補編】第14886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3416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281頁【崇文】第112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407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269頁,第2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154頁,第3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四冊,第9頁,第1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364頁,第1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