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卷别 :補遺・亥集 部首:髟部
武英殿刻本: 第3757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1574頁,第1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454頁,第15字
音《字彙補》:古拜切,音介 —— 簪結也。
注解
〔𩬐〕字收录于《康熙字典》補遺・亥集,康熙部首是髟部。
〔𩬐〕字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髟、爪。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𩬐的意思
基本释义
𩬐
◎同“䯰”。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九上反切古拜切頁碼第298頁,第17字續丁孫
𩬐
異體䯰、𩬉
簪結也。从髟介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七反切苟差反頁碼第744頁,第7行,第1字述
簮髻也。從髟介聲。
鍇注臣鍇曰:「簮髻即假髻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九上反切古拜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708頁,第2字許惟賢第748頁,第5字
簪結也。
段注簪結者,旣簪之髻也。許以筓與兓互訓。而筓有固冕弁之筓,有固髮之筓。子事父母。櫛,縰筓,總,拂髦。此固髮爲髻之筓也。縰者,所以韜髮。韜之而後髻之。髻之而後簪之。旣簪之髻曰䯰。按䯰葢卽今文禮之紒。
从髟。介聲。
段注簪之如介畫然。故从介。古拜切。十五部。按曹憲注《廣雅》曰:按《說文》䯰卽籒文髻字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今作髻。
今之髻字當作䯰。
俗作髻。
䯰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585頁,第11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743頁,第6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566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380頁,第11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357頁,第17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285頁,第6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207頁,第3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4445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902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32頁,第14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370頁,第8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071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8972頁【補遺】第17359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654頁,第4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768頁【崇文】第3069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216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375頁,第3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八冊,第82頁,第2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858頁,第4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