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画

9

ihtj

eymn

vipk

15画

12

441212133541422

左右结构

扩展BU+23F85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18頁,第9

同文書局本: 第637頁,第1

標點整理本: 第584頁,第11

廣韻》、《集韻》:子仙切;《韻會》:將先切,𡘋音煎 —— 水名。前漢・地理志》:蜀郡綿虒縣玉壘山,湔水所出。

又,手瀚也、灑也、傍沾也。戰國策》:汙明見春申君曰:君獨無意湔袚。

又,《廣韻》、《正韻𡘋側前切,音箋。又,《廣韻》、《集韻𡘋子賤切,音箭 —— 義𡘋同。

又,《集韻》:則旰切,音贊 —— 與灒同,汗灑也。

又,《廣韻》:昨先切,音前 —— 湔胡,藥名。

卷目:考證・巳集上 部首:水部

愛日堂藏本: 第375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655頁,第29

《戰國策》汙明見春申君曰,君獨無意湔袚。

謹照原文湔袚下增僕也二字。

注解

〔湔〕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湔〕字拼音是jiā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前

〔湔〕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水,前声。本义是水名。湔水,在四川。

〔湔〕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iān] ⑴ 洗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

𣾅的意思

基本释义

𣾅

同“湔”。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子仙切頁碼360頁,第3

𣾥

異體𣾅、湔

𣾥水。出蜀郡緜虒玉壘山,東南入江。从水𣦃聲。一曰手𤃬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則千反頁碼875頁,第3行,第1

𣾥水,出蜀郡緜虒玉壘山東,南入江。從水前聲。一曰湔手澣也。

鍇注臣鍇按:《漢書》:「湔出緜虒縣玉壘山,至江陽入江,過郡三行千八百九十里。」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子仙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2073頁,第1許惟賢907頁,第1

𣾥湔水。出蜀郡緜虒玉壘山。東南入江。

段注郡字衍。《前志》曰:蜀郡緜虒。《後志》曰:蜀郡緜虒道。有蠻夷曰道。《前志》省文耳。《前志》曰:緜虒玉壘山,湔水所出。東南至江陽入江。過郡三。行千八百九十里。又曰:廣漢郡緜竹縣紫巖山,緜水所出。東至新都北入雒。廣漢郡雒縣章山,雒水所出。南至新都谷(字誤)入湔。過郡三者,蜀郡廣漢犍爲也。湔水,緜水,雒水三水互受通偁。《水經》云:又東過江陽縣南。雒水從三危山東過廣魏雒縣南。東南注之。是卽《漢志》之湔水兼緜雒至江陽入江者也。三危山,葢卽《漢志》之玉壘山。《水經》以雒爲湔也。江陽今四川瀘州。緜虒玉壘山當在松潘衞境內。《蜀都賦》曰:廓靈關以爲門。包玉壘而爲宇。劉逵注。玉壘,山名。湔水出焉。在成都西北。岷山畍在後。古曰宇。靈關在前。故曰門也。今水道,緜水由緜竹縣至漢州合雒水。雒水由什邡縣至漢州合緜水。其下流經𥳑州,資陽縣,資縣,內江縣,富順縣至瀘州城與大江會。於《漢志》、《水經》皆無不合。特其名或異耳。此史所謂中水也。其上游據酈氏云湔水入江。有湔堋,湔堰,湔㳛諸偁。故今謂中水爲沱江。但秦李冰所造。非禹故道。《漢志》亦不謂湔爲沱。

从水。𣦃聲。

段注子仙切。十二部。

一曰湔,半𤃬也。

段注各本作手𤃬之。今依《水經注》引《字林》手作半。依《集韵》、《玉篇》之作也。此別一義。半澣者,澣衣不全濯之,僅濯其垢處曰湔。今俗語猶如此。此相沿古語。如云湔裙是也。《廣韵》。湔,洗也。一曰水名。此用《說文》而互易其先後耳。《字林》葢全襲《說文》語。而酈書於湔水出緜虒玉壘山下引呂忱云:一曰半浣水也,下注江。此妄增水字,謂半浣爲湔水別名。亦其涉獵者博。不無抵梧。濯者,𤃬也。湔者,半𤃬也。《說文》屬辭之法。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湔洗字為假借字。洒(通用),洗(洗足)。湔洗同韻,故可借。

湔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11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903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685頁
4說文校箋第463頁,第3字
5說文考正第428頁,第12字
6說文今釋第1550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2635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526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284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282頁,第12字
11標注說文第448頁,第12字
12說文注箋第3693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0592頁【補遺】第17602頁
14通訓定聲第3059頁,第5字
15說文義證第920頁【崇文】第3677頁
16說文句讀第1492頁
17章授筆記第442頁,第3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12頁,第3字
19古字釋要第1002頁,第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