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画

11

iupk

eybr

vslj

15画

12

441414345252251

左右结构

扩展BU+23FAA

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34頁,第9

同文書局本: 第644頁,第3

標點整理本: 第591頁,第34

廣韻》:都歷切;《集韻》、《韻會》、《正韻》:丁歷切,𡘋音的。說文》:水注也。增韻》:涓滴,水點。又,瀝下也。王子年《拾遺記》:香露滴瀝。

廣韻》亦作𤁷,《法華經》作渧,與滳異。

注解

〔滴〕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滴〕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啇

〔滴〕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水,啇( dí )声。本义是液体一点一点落下来。成语:滴水成冰。

〔滴〕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dī] ⑴ 液体一点一点地向下落⑵ 一点一点向下落的液体⑶ 量词,用于滴下的液体的数量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

𣾪的意思

基本释义

𣾪

同“滴”。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都歷切頁碼370頁,第16

𣾪

異體

𣾪水注也。从水啻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顛狄反頁碼907頁,第2行,第2

𣾪水注也。從水啻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都歷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2218頁,第3許惟賢965頁,第7

𣾪水注也。

段注《埤倉》有渧字。讀去聲。卽滴字也。

从水。啻聲。

段注都歷切。十六部。

白话解释

滴,水自上而 * 入。字形采用“水”作边旁,“啻”是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字形從水、商聲,乃商代都邑附近之水名。隸變作滳,與滴字迥異。滴字始見於篆文,形構從水、啻聲。從水,表示與水相關;啻聲,表示音讀。楷定作滴。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滴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33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935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705頁
4說文校箋第482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442頁,第3字
6說文今釋第1615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740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5475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361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91頁,第27字
11標注說文第466頁,第15字
12說文注箋第3910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1004頁【補遺】第17670頁
14通訓定聲第2070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969頁【崇文】第3873頁
16說文句讀第1577頁
17古字詁林第九冊,第150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1029頁,第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