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49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650頁,第13字
標點整理本: 第598頁,第16字
音《唐韻》、《正韻》:徒含切;《集韻》、《韻會》:徒南切,𡘋音覃 —— 水名。《說文》:水,出武陵潭成玉山。
义又,深也。《前漢・揚雄傳》:潭思渾天。
义又,州名。《廣輿記》:長沙府,隋唐曰潭州。
音又,《集韻》、《正韻》𡘋徐心切,音尋 —— 旁深也。與潯同。揚雄〈解嘲〉:或橫江潭而漁。
音又,《集韻》、《正韻》𡘋夷針切,音淫 —— 浸潭,與浸淫同。司馬相如〈上林賦〉「浸潭促節〕,《漢書》作浸淫。
音又,《廣韻》、《集韻》𡘋以荏切,音{𣔸} —— 潭濼,水動搖貌。或作藫𤄶。
音又,《集韻》:忍甚切,音荏 —— 義同。
卷目:考證・巳集上 部首:水部
愛日堂藏本: 第383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55頁,第55字
《說文》水出武陵潭成玉山。
謹照原文潭改鐔。
注解
〔潭〕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潭〕字拼音是tá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覃。
〔潭〕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水,覃声。本义是水名。
〔潭〕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án] ⑴ 水深之处⑵ 深
𤅦的意思
𤅦
tánㄊㄢˊ基本解释
◎同“潭”。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徒含切頁碼第362頁,第9字續丁孫
𤅦
異體潭
水。出武陵鐔成玉山,東入鬱林。从水𪉷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田南反頁碼第888頁,第4行,第1字述
水,出武陵鐔成玉山,東入鬰林。從水覃聲。
鍇注臣鍇按:《漢書》:「鐔成縣,潭水所出,東至阿林入鬱林,過郡二行七百二十里。」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徒含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2119頁,第1字許惟賢第925頁,第2字
潭水。出武陵鐔成王山。東入鬱林。
段注林字賸。當刪。俗人不知鬱爲水名。《漢志》洭水入鬱,離水入鬱,亦皆沾林矣。王,《集韵》引作玉。《韵會》引作五。《漢志》作玉。未審當何從。武陵郡鐔成,二志同。《前志》鐔成下曰:玉山,潭水所出。東至阿林入鬱。過郡二。行七百二十里。過郡二者,武陵鬱林也。今廣西潯州府阿林廢縣,漢縣也。鬱林郡廣鬱下曰:鬱水首受夜郞豚水。東至番禺郡四會入海。過郡四。行四千三十里。過郡四者,牂柯蒼梧鬱林南海也。潭水卽今福祿江。源出苗地。東南至今貴州黎平府西爲古州江。東至永從縣南。合彩江爲福祿江。入廣西畍。至桺城縣爲桺江。又東南經象州。至潯州府城北曰潯江。此爲廣西之右江。亦曰北江。合廣西左江。亦曰南江。卽所謂入鬱也。唐始置潯州。以北潯江爲名。潯江卽古潭水。古二字同音。因改其字耳。今人上流爲桺江。下流爲潯江。漢人統曰潭。下流亦曰澑。潭與澑實一水也。按鬱水,今嶺外之盤江。由雲南貴州廣西至廣東爲西江,入海者也。《淮南書》曰:始皇使尉屠睢發卒五十萬。爲五軍。一軍守鐔成之嶺。一軍守九疑之寨。一軍處番禺之都。一軍守南埜之畍。一軍結餘干之水。皆謂今之嶺也。漢鐔成縣故城,在唐之朗溪縣,今之湖南沅州府黔陽縣。王山葢在嶺。故潭水流嶺外東入鬱也。嶺北之水多入沅。
从水。𪉷聲。
段注徒含切。應劭音淫。七部。按今義訓爲深。取從覃之意也。或訓水側。與潯同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罙潭當作覃,長也。
訓深者乃罙之借。潭潭乃沈沈之借。
深水曰潭者(如龍潭),當是借為覃,罙等字。
今用之潭字當作覃,作罙亦可。
白话解释
潭,深渊的水。水出于武陵鐔成玉山,向东注入鬱林。字形采用“水”作边旁,“覃”是声旁。
字形解说
金文之字形從水、(古文覃)聲,篆文從水、覃聲。從水,表示與水相關;覃聲,表示聲音。隸變作,楷定作潭。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潭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715頁,第9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909頁,第6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689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467頁,第12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31頁,第10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565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657頁,第3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5310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300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84頁,第18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452頁,第8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759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0709頁【補遺】第17621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409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937頁【崇文】第3745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513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446頁,第1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39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1007頁,第7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