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62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99頁,第2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7頁,第16字
音《廣韻》:況羽切;《集韻》、《韻會》:火羽切,𡘋音詡。《廣韻》:呈示。
音又,《集韻》:吹也。本作欨。《前漢・中山靖王傳》:衆喣漂山。或作呴。又,《正字通》與煦同,溫潤之也。《唐書・魏徵傳》:護民之勞,喣之若子。
义又,《正字通》:諂笑貌。柳宗元〈與顧十郎書〉:喣喣趄趄。
音又,《前漢・中山靖王傳》〔註〕:師古曰:喣,吁句反。
音又,《集韻》、《韻會》𡘋匈于切,音吁 —— 義同。《前漢》〔師古註〕:又音許于反。王充《論衡》:風猶人之有吹喣也。
音又,《集韻》:一曰笑意。
注解
〔喣〕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喣〕字拼音是xǔ,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呴、灬。
〔喣〕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xǔ] ⑴ 哈气。⑵ 吐(唾沫):“~沫求涓滴。”⑶ 爱抚。
笔画相同的字
更多𤋗的意思
基本释义
𤋗
xūㄒㄩ◎同“煦”。中国人名用字。,xù,xǔ。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香句切頁碼第334頁,第19字續丁孫
𤋗
異體煦
烝也。一曰赤皃。一曰溫潤也。从火昫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九反切勳戍反頁碼第823頁,第2行,第1字述
烝也。一曰赤皃;一曰溫潤也。從火昫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香句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1921頁,第2字許惟賢第839頁,第5字
烝也。
段注《方言》。煦煆,熱也。乾也。吳越曰煦煆。按熱《廣雅》作𤑔。誤。《樂記》注曰:以氣曰煦。
一曰赤皃。
段注《日部》曰:昫,日光出溫也。按昫煦古通用。煦葢日出之赤色。
一曰𥁕潤也。
段注首一義足兼之。《文𨕖》注引《韓詩章句》。煦,暖也。
从火。昫聲。
段注香句切。古音在四部。《廣韵》又況羽切。《方言》注讀如州吁之吁。
白话解释
煦,火气上升。一种说法认为,“煦”是赤红的样子。另一种说法认为,“煦”是湿润。字形采用“火”作边旁,“昫”是声旁。
煦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659頁,第1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832頁,第5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634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427頁,第3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396頁,第12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435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449頁,第3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4904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112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61頁,第12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413頁,第8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424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9893頁【補遺】第17504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405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858頁【崇文】第3429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376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八冊,第666頁,第2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945頁,第4字 |